三?人?聊着聊着,就到了地方。
书记员把摩托车停稳后,就忙跑到前面,去扶已?经有些年?纪的法官,然后把绑在对方身上的国徽小?心?翼翼地拿下来?。
“咦,这里是在施工吗?”沐于归看了眼前方,发现村口处有好些人?来?来?去去,还有起?重机之类的机器。
书记员和法官走过?来?看了眼后便道:“听说是在修路。”
书记员显然知道的多一些。
“前段时间县政府不是搞了个?招标吗,准备给这个?村修路。内地有个?市的公司竞标到了,前几天就派了人?来?勘察地形了,今天看样子是准备动工了。”
沐于归闻言就顺口问了句是什么市。
“说起?来?也是巧,刚好就是沐律师你来?的那个?市呢。”
沐于归听后不由地一顿。
“……是有点巧。”
三?人?于是往村里走去。
边走书记员还边说着修路的事。
“我听人?说,那中标的企业是个?大企业,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分公司,当时招标这事,没几个?企业愿意竞标,都觉得吃力不讨好,但偏偏就那个?企业,不管不顾的,一副不竞标成功不罢休的样子。后来?果然被他们中标了。”
书记员说着,还回想了下那个?公司的名字。
“……惠远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好像是叫这个?名字。”
这名字一说完,沐于归脚下步子猛然顿住。
……这公司,正是顾氏旗下的。
第35章
因为乡亲去一趟法院不容易,再加上本身就是劳动争议,案情?并不复杂,公司和原告都愿意调解。
因此案件直接庭前调解了。
回去的时候,法官和书?记员原本是打算带着沐于?归一起的。
结果她说自己还有点事要办,于?是两人就自己先回去了。
横竖沐于?归自己也能找到?人送她回司法局。
毕竟来达江县半年,这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县司法局有个女律师,而短短半年,她一个人就办了上百个案件,接待了不知道多少乡亲的咨询,因此大家都很喜欢她。
她平常去各个村子走一遍,乡亲们都会热情?的送各种东西给她。
因此法官和书?记员并不担心?她会回不去。
而事实也是如?此。
沐于?归在村里?的各家各户都走了一遍,询问了众人最近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这是她的个人习惯。
平常要是去了某个地方,都会顺道去村子里?的各家各户走一走。
因为半年的时间并不足以让所有人都有靠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多数人还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思想,尽量避免惹上官司。
所以还是有好些人就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会去司法局,反而选择自己忍受。
但沐于?归这种上门走访的形式,却能让乡亲们最大限度地打消心?中的疑虑。
她总是会耐心?地和乡亲们沟通,以聊家常的形式,让对方把自己心?中的委屈一一说出,同时做记录,最后引导对方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而对于?乡亲们来说,让他们上司法局,就跟去派出所一样,心?里?总是有所抵触。但有个律师亲自上门,而且看着还这么温和,在他们忍不住说出自己的委屈时,她总是会安静听?着,然?后轻声?安慰,最后才告诉他们,法律是公平的,只要学?会使用法律,那就将成?为自己最坚实的护盾。
慢慢地,乡亲们也就接受了沐于?归这种亲自上门普法的方式。
愿意去司法局寻求法援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今天这个村子,沐于?归之前来过几次,村里?的人对她都很熟悉了。
她上门走访也只是出于?习惯,各家都去看看。
原本也费不了多少时间。
可偏偏要离开的时候,有个乡亲找到?她,说自己儿子在外打工出了事,现?在人是回来了,但双腿因为机床被压断了,再也不能打工了,问她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原本这种外地的案子不归沐于?归去负责,毕竟她只是被指派到?了达江县做法援。
真要起诉,其实去找个出事当地的律师要好一些。
但乡亲也不认得这么别的律师,现?在儿子人回来了,就在家里?,而刚巧今天沐于?归来了村里?,这乡亲就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
沐于?归眼见对方面?色着急,急的话都说不利索了,于?是也顾不上是不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忙跟着对方去了家里?。
这一去,从询问事情?经过,到?大致记录,再到?最后确定要准备什么材料,整整忙到?了晚上,直到?夜幕降临,她才从乡亲家里?出来。
“放心?吧,需要做工伤鉴定的资料我回头整理好了就送来。”
那乡亲忙说麻烦她了,自己可以去司法局取,沐于?归却道:“扎西没了腿要人照顾,身边离不开人,我回头骑个车送来就好,也省得叔你?自己跑一趟。”
那乡亲眼泪都下了来了。
“沐律师,真的太感谢您了,如?果没有您来,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他攥着沐于?归的手不停说着谢谢,简直把沐于?归当成?了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