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潜向来知他这位小叔叔难缠,陶华品性纯一,与他对上定要吃亏。于是便先发制人,向李隐边见礼边道:“侄儿见过叔叔。先生来此不过受侄儿诓骗……请叔叔莫为难先生。”
李隐见他维护陶华心切,冷笑一声道:“你忤逆母亲在先,欺瞒恩师在后。我看你这几年把书都读都狗肚子里去了吧。既你父亲不在身边,我便替兄长教训你这无知小儿。”说罢,左手便执起了挂在革带上的马鞭。瞬时,李陶二人只听一下破风之声,一条黑影闪电而至,地上泥土飞扬,李潜跟前的泥路已被马鞭刮出了一条深深的痕迹。
陶华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到大往来的都是文人雅士,哪曾见过这等阵仗。她心下大骇,从骡背上跳下,急急向李隐道:“学生有错,先生也有责任。我虽不过授艺老师,却责无旁贷,请将军对世子手下留情。”
李隐见二人互相维护,心中不齿,对陶华道:“李潜执迷不悟,先生可知对他留情便是害苦了他?先生既承认了责任便请遵守诺言,离京去罢。”
李潜听罢,未待陶华反应,便反驳道:“不可﹗叔叔,执迷不悟的是侄儿,先生无辜,纵有过错也应有侄儿承担。”
“承担?”李隐哼了一声,“你以为世上所有后果都是你担得起的?你若与先生私奔,陶家清誉便毁在你手里了,你担得起?你一走,卫国公长房一脉便是后继无人,你也担得起?”
李潜默了默,良久才道:“侄儿担不起。可侄儿也担不起错失所爱。叔叔,人死如灯灭,难道我活着便该只为旁人而活么?”
待李潜说完,李隐已是脸沉如水。陶华听了他这番话也是心中大震,她得意李潜不假,但二人相处不过两月有多,此番深情却不知从何而来。
李潜瞧她神色,已知她心中所想,笑了笑道:“先生,我第一回见你便中意你了。情之所至,一往而深,这本也没有甚么道理可讲的。”
李陶二人都比他年长不少,却皆未成婚,如今听着一个年少儿郎坦荡荡地向自己的先生诉衷情,一个是羞一个是恼。但羞恼之余又不禁有些欣赏他的气度。李隐心中更是回荡着那句“情之所至,一往而深”,只觉听得心内戚戚然。
三人心思各异,均未有言语。过了一会,陶华又翻身到骡背上,对李潜说:“你说的都没错。人活一世,不该只为旁人。可李潜,我不中意你,我再也不见你了。”李潜听她这般说话,脸色白了白,想伸手拉她衣袖却又不敢,半路便把手收了回来,紧紧攥成拳头垂在身侧。
陶华不忍再看他,拉了拉缰绳便对李隐道:“将军可满意了?”她语气淡淡的,同与李潜说话时的温柔之意全然不同,李隐听得心中不快,却也无可辩驳,只施了一礼权作回应。
陶华点了点头,驱骡前行。李隐与李潜默在原地良久,直至那细碎的铃铛声全然隐没在桃林深处,李隐才拘了李潜回卫国公府。
当日事毕,陶华心里是说不出的难受,晚上在榻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成眠。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李潜伤心的脸色还有李隐冷峻的模样。
陶华自小记心强,又目力过人,所见物事不说过目不忘也能记得八九不离十。她两次遇见李隐都见其右手衣袖下藏着裹伤用的白布,她看李隐动静原应是个右撇子,若这一鞭子打右手抽出,不知是怎样的威力,倘若抽在李潜身上岂不是要皮开肉绽?如此思来想去,差不多直到天亮才真正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