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朝代叫大盛王朝,没错这个俗不拉几的名字显而易见地向王馨兰展示:这是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
非常好,历史学的非常混乱的王馨兰表示很满意。
这里是傍山村,因为村边靠着山得此名。这个身体的主人叫王馨兰,与现代的自己同名同姓。
王馨兰今年13岁,娘亲是那个略胖的妇人,今年32岁,名叫李巧儿。
与她的名字相反,一点也不心灵手巧。嘴馋爱吃,又懒又馋,人称王李氏(私下里叫她什么就另说了)。
父亲王家康,年长妻子一岁,在家中排行老三,与妻子不同,是个手巧的木匠,人称王老三。
有个哥哥,名叫王文思,年龄15,聪明稳重,在村里的私塾念书,人称大郎。
弟弟王彦明,才8岁,机灵可爱,小名唤作小郎。
祖父王青松自小外出从商,靠着卖货起家,后来为了老祖宗的根,变卖家产,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回村,弃商从农。
也多亏了从商攒下的家财,盖上了傍山村少有的青砖大瓦房,才使这一大家子得以安稳。
但那点积蓄随着儿孙的增加与数十载的变迁逐渐耗尽,如今的王家大不如从前。
祖母孙慧如,生了四子两女。大儿子王家福,36岁,是个秀才,目前在镇上教书。娶妻赵月容,是镇上赵秀才的小女,王家福能在镇上教书也多亏了赵秀才的举荐。
二儿王家寿,比大儿晚生两年,是个老实人,除了会侍弄庄稼啥也不会,所以孙老太最不喜二儿子,但是二儿子的媳妇却是孙老太娘家那介绍的,名唤孙杏花,胆小怯懦,也不得老太喜欢。最惨的是,这房没能生下一儿半子。接连两胎都是女娃,因而在家中地位可见一斑。
老四王佳宁,今年20了,本是该娶妻立业的年纪却整日游手好闲,没个正经营生。虽讨老太喜欢,但迟迟没有娶妻这件事仍旧令孙老太头疼不已。
剩下的两个闺女,老大王金玉早早嫁到了镇上开米粮店的张家,现在已是一双儿女的母亲。
小闺女王银玉仅比王馨兰大上一岁,因为老来得女,深得孙老太和王老爷子欢喜。
捋明白这些,王馨兰摸了摸肚子,朝着门外试探地喊:“……我饿啦!”
正磕着瓜子的王李氏一听闺女喊饿,赶紧将剩下的瓜子塞兜里,一边应声,一边冲向灶房。
熟练地从烧火堆里扒拉出两块烤地瓜,那个香哟,要不是闺女生病了,王李氏非得自己啃一个不可。
王馨兰一边啃着喷香的烤地瓜,一边接过便宜老娘递过来的水,在脑子里寻思接下来该干点啥。
从这个家里的房子和吃穿用度上看,并不到穷的没饭吃的地步,相反吃饱是没问题的,但也绝不富裕。
王馨兰寻思着,既来之则安之,作为王家的一员,自己有责任为这个家出点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这边的王馨兰还在兴奋地畅想美好未来时,外面突然吵闹了起来。
第2章 一只老母鸡
“你个遭瘟的馋婆娘,你心咋这么大,还就要一只老母鸡,你咋不把我杀了吃了算……哟我的老天爷啊,这个家过不下去……孙老太一边指着王李氏破口大骂,一边拍着大腿哭嚎。
“娘你看看你,咋能是我嘴馋呢!这不你乖孙女生病了嘛,刘大夫可是让给俺兰儿好好补补的,反正咱家有三只老母鸡嘞,杀一只给你乖孙女补补身子多好啊!”王李氏一边理直气壮地回嘴,一边那双大眼睛转来转去,心里想着这么大一只母鸡,给俺兰儿吃它个大半只,自己最少也得有个大鸡腿……着就要流口水了。
孙老太看三儿媳妇那个样子就知道她心里打的是啥鬼主意,想着这个馋婆娘一天到晚光想着吃就气不打一处来。
“老头子,老头子你给我出来,你管不管这个家了?再不管这个家都要塌了!”孙老太朝里屋吼着。
里屋里王老爷子头疼地按按额头,并不想出去面对这些女人们。想是这么想,还是整了整衣服,背着手出来了。
“老婆子你吵啥吵啊,不就是一只鸡吗,赶紧让老三家的杀了,也给晚上加个菜!”
孙老太眉毛一扬,正要发火叫骂,被王老爷子瞪了一眼,话头咽了回去。只好咬牙切齿地对王李氏说:“吃吧吃吧,就恁怪会享福,整天除了吃还会干啥?”
王李氏才不在意孙老太说得多难听,有吃的她就开心!一边欢喜地应声,一边赶紧跑到鸡圈逮鸡去。
晚上除了平常的饭菜果然又多了一道炖鸡肉。当然好肉都被王李氏拿走了,美其名曰“给兰儿补补”。
王馨兰啃着鸡腿就着鸡汤,吃了个肚滚圆儿。看着坐在床边啃着鸡翅膀的王李氏,心想:这便宜娘亲虽然嘴馋,但待我倒是不错。
这时在村里私塾上学的大哥王文思回来了,他顾不上去吃饭,先来妹妹这看看。他身后跟着刚在院子里吃饭的小郎,小郎一手拿着玉米饽饽,一手抓着几块肉。
“妹妹,今天吴先生看我功课做得好给了我几块桂花糕,你快尝尝。”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王馨兰。
王馨兰打开油纸包,里面方方正正四块糕点。看了看咽着口水眼巴巴看着糕点的小郎和下意识盯着糕点的王李氏,王馨兰不由得弯了弯嘴角。正好四块,一人一块分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