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拍过不少的广告,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虽然才十五岁,可是那骨架子已经非常高挑,跟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没什么两样。
王梓钧走上去,说道:“劳拉小姐“
,很见到你”
“谢谢你,导演先生,你给了我一个拍电影的机会。”劳拉.福纳笑道。
王梓钧介绍道:“劳拉,这两位是你的荧幕搭档,程龙、元彪。这是洪金宝。”
“你们好,我叫劳拉。”劳拉.福纳冲三人笑笑。
洪金宝还好一点,程龙和元彪看得眼睛都直了,这个劳拉是实在太迷人了,身材堪称完美,五官精致地像是画出来的。
“你好”程龙和元彪痴痴地同时伸出手去。
劳拉.福纳嫣然一笑,就像是冰河解冻一样。
“好了,你们两个别发傻了。”洪金宝说,“大家都过来,我来讲一下这一场动作戏。”
………………………………………………………………
就在王梓钧忙碌拍摄的同时,美国那边《哈利波特》终于上市了。
由于有良好的宣传,加上王梓钧的知名度,这本书还没问世,就已经受到不少注目。
不过最初的几天,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先是在青少年当中突然流行起来,销量迅速上升,居然在两个月后进入北美图书销量前十位。不少中小学,甚至是大学里面,都掀起了一阵哈利波特热潮,骂人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也开始称呼麻瓜了。
对于这种火热的现象,不少出版商和作者都大吃一惊,纷纷跑去买来看个究竟。
弗吉尼亚福拉姆学院的教授格里姆斯如是说:“《哈利波特》独一无二,它同时吸引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对儿童来说,哈利波特就是童话中降服恶龙的王子;对青少年来说,他是真实世界中的少年同学;对成年人而言,他又是战胜异象、改变世界的典型英雄。”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家艾琳说:“哈利波特融合了西方古典文学与好莱坞情节,从希腊神话、狄更斯、魔戒三部曲与星际大战电影广泛取材。我认为,扎克利.王的成功在于,他塑造了一个邻家少年与史诗英雄的结合体,哈利波特就像年轻的亚瑟王、蜘蛛人。
《洛杉矶时报》如此评论道:“扎克利是个坏小子,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什么。就在几个月前,他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然后他说:我要出一本了,是魔幻。
我知道,不少人都和我一起嘲笑过。这个小子以为他是谁?好好的拍你电影,唱你的歌吧,不要来书市混。就如当初我们嘲笑他的票房一样,扎克利.王再一次熟练地扇了某一些人一耳光。
《哈利波特》的如今在全美图书年度排行榜的销量中排名第六,这对于一个刚进美国书市的作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不过它在社会和学校引起的反应却不容忽视,事实证明,洁具商店的扫帚因为这本书而卖得不错……
我想,还有什么事情是扎克利.王做不了?这个外星人”
知名家韦恩评论道:“扎克利.王驾驭情节的能力很强,精心设计天衣无缝,创造出在幻想世界中令人信服的内容。哈利.拨通、赫敏.格兰杰、罗恩.韦斯莱的角色刻画深刻,次要角色也都活灵活现,无不展现出他作为作家的优秀才华。书中也有很多有关道德方面的内容,随着正义和邪恶的对抗不断激烈和明显化,一些人物面临着重要的选择,人性的阴影也被展现出来。”
还有学者分析道:“扎克利先生把现实社会中的观点加入情节中,而一些出现在书中的物品则被带进现实世界,比如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叫做“比比多味豆”的糖果、魁地奇球袍和家庭小精灵制作的袜子。这种现实与魔幻交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