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h1>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理由
未出阁的公主偷偷跟男子一起录书,这事情要是被有心人宣扬,搞不好会被弄成皇室丑闻,长公主便悄悄禀告了高滔滔。
没过多久,淑寿公主就下嫁了韩嘉彦,直到洞房花烛那一刻,两人才知道自己娶的嫁的,却是故人。
事后自然鹣鲽情深,因为韩嘉彦在司马光的商周文字考义局搞研究工作,高滔滔甚至特许淑寿公主随夫君一起前往洛阳,在大宋公主里边,算是独一份。
今年韩嘉彦要进京汇报商周文字考义局的工作进展,赵顼命淑寿公主一同返京归宁。
韩嘉彦是苏油在相州认下的学生,因此有了苏小妹关于交情这一说。
长公主对小妹说道:“所以哪里需要什么大礼,几部孤本书籍你苏家找不出来?走吧,我们入内细说。”
待到进了内室,长公主拉着小妹坐在榻边,低声道:“曹王请外了,这次理由充分,陛下准了。太后那里,也说不出什么来。”
小妹说道:“那雍王可算是鼓掌难鸣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只希望我那二皇兄知难而退,皇帝哥哥,以前对他太宽容了,今年陛下数次不豫,也真是让人揪心。”
小妹低声说道:“哥哥说陛下自有子嗣,郡王聪睿好学,虽然年幼,却已有明君之相。”
“不过二王出外,阻力主要在太后那里,怎么说动太后她老人家看明形势才好。”
长公主说道:“却难,太后一向对二王宠溺,华夏史册之上,几曾有王爷到了年岁二十余年还不出外的道理。大宋如今繁华若是,已有贞观,开元之相,岂可因此细故……”
小妹拉着长公主的手:“若太后可以理动,也等不到今日了,姐姐千万不要贸然直谏,我们再想想办法吧……”
……
雍王府邸,赵颢正在听王傅郑雍给几个王子讲解《论语》。
他的心思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就是既不贸然出头,但也不拒绝机会。
那个位置? 他一直在盯着。
王安石变法的第五年,天下沸怨,当时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在陛下面前哭诉安石相公乱天下法度? 其实自己也出了不少力气。
还有宣德门王安石马匹仆从挨打事件? 也有他的影子。
不过两宫太后哭诉的那次? 被赵顼视为巨大威胁,直问是不是让给你来?让他赶紧谢罪。
而宣德门那次冲突,却被苏油化解? 甚至不惜冒着开封府尹职务被夺的政治风险? 各打五十大板,给赵顼和王安石保住了体面。
不过那一次到底天从人愿,郑侠一道《流民图》? 还是让拗相公下了野。
然而预料之外的政局翻覆却并没有到来? 皇兄不但将改革坚持了下去? 反而因此独揽大权? 局面更是越来越好。
王安石下野的那一年? 竟然成了大宋国势的拐点。
从那以后? 皇兄拎着王安石留给他的罐子,在里边炼起了新药。
两浙南海,堪称神来之笔。
两处地方对大宋巨大的财政贡献,足以让朝臣们选择性地忘掉陕西河北的糜烂。
而等到大家为两处的巨大成就欢呼的时候,皇兄却悄无声息地完 成了河北和陕西的布置。
河北倚仗海运? 得到了巨大的财力支持? 将艰难的局面生生扭转了过来? 进入了温饱期。
而西夏的变局? 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当时自己的幕僚们多番推断,都认为高遵裕、李宪、王中正带领的数十万大军,在精强的夏人铁骑面前? 只有送死的份。
在他们的推演当中,种谔一定会轻出,高遵裕和刘昌祚必定会争功,王中正必定会畏缩不前,李宪必定会不听指挥浪战。
而夏人肯定会坚壁清野,以大军围高遵裕于灵州城下,等到天寒地冻,大宋数十万大军的命运,或者好不到哪里去。
即便侥幸得胜,夏人隔河而守兴庆,政权不倒,支援河套地区,使之变成巨大的游击区域,宋军也将陷于那滩烂泥塘中,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