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夫人亲自出来迎接了她,蒋明菀都有些惊讶,什么时候她竟然还有这么大脸面了。
不过她面上却没表现出来,只笑着和巡抚夫人走了进去。
巡抚夫人看着一边的芷姐儿夸赞道:“好一个灵透的小娘子。”说着从腕子上抹下一个镯子戴到了芷姐儿手上,笑着道:“这镯子品相虽然普通,我往常却是常带的,小娘子带着玩吧。”
高夫人今年大概有四十多了,不过看着却像是三十多,人很精神,保养的也很好,见人三分笑,是个眉眼十分温柔的人。
芷姐儿仿佛也很喜欢这位夫人,甜甜的道了谢。
一边的蒋明菀看着,知道高夫人说什么品相一般只是谦词,那镯子水头极好,便笑道:“却让夫人破费了。”
高夫人笑着拉着她的手,拍了拍:“说什么破费不破费的,我看着这小娘子喜欢,给个镯子算什么。”
这就是有亲近的意思了,蒋明菀挑眉,但是嘴上却已经顺势也亲近了起来:“既然夫人这么说,那我也不推辞,日后还要夫人多多照顾了。”
两人相视一笑,顿时心中明了,亲亲热热的就进了门。
蒋明菀进来的时候,发现屋里已经坐着几个人了。
首座往下东面坐着一个面容慈善的妇人,只是看着有些小心翼翼,旁边的人奉承她和她搭话,她也是轻声细语的。
西面的夫人看着就体面气派多了,她长得普通,神情却很刚毅,只坐在那儿,便只让人想到两个字:规矩。
她身后的丫鬟身上的衣裳,都只是最普通的青布,看起来十分朴素。
行事也是一板一眼战战兢兢的。
蒋明菀心里估摸了一下,那位小心翼翼的,应该就是布政使夫人唐氏,而那位严肃刻板的,应该就是按察使夫人张氏。
她听人说,唐氏与布政使是贫贱夫妻,原本还算恩爱,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等布政使来了江北行省之后,就突然被一个妾室迷了眼,从此开始宠妾灭妻。
而张氏则是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还是御史,按察使大人是她父亲门下的弟子,后来娶了她,两人的感情说不上好还是不好,但是总归是相敬如宾,按察使大人很是敬重自己这个妻子,因此张氏在后宅里也是说一不二。
想着这些打听来的消息,蒋明菀若有所思,不过也很快将心思压倒了心底,开始与诸位夫人打招呼。
高夫人作为巡抚夫人,竟也帮着介绍,一轮下来,蒋明菀也把到场的人认了个脸熟。
而这些人看着高夫人和蒋明菀如此亲近,倒也没有多为难她,哪怕是看着十分严肃的张氏,也对着蒋明菀抬了抬唇角。
等几人坐定,蒋明菀自然坐到了张氏身边,按察使大人姓彭,因此也可称呼她为彭夫人。
蒋明菀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彭夫人说话,可是彭夫人却仿佛不怎么喜欢蒋明菀,话并不多,语气也不算柔和。
蒋明菀见状,也就不多言了,转头又和旁边的人说起了话。
徐中行作为按察副使,那还是有点牌面在的,很多人也等着巴结蒋明菀呢,因此彭夫人不和她说话,倒也有的是人和她说。
蒋明菀到底没有太过尴尬。
但是彭夫人皱着眉看了一眼蒋明菀,眼中神色莫名。
蒋明菀察觉到了这位夫人的眼神,也没当回事,继续和人聊天。
没一会儿,人终于到齐了,花宴也开始了,看得出来,高夫人为了这次的花宴用了很多心思,酒席也好,娱乐也好,都准备很周全。
就连芷姐儿这样的小娘子,也有专门让她玩耍的地方。
等用完了饭,高巡抚的一个孙女就过来要带着芷姐儿去玩儿。
芷姐儿一脸期待的看向蒋明菀,蒋明菀想着之前在明州府时,芷姐儿也没有什么玩伴,便笑着点了点头:“既然高小姐叫你,那你便去吧,自是记得,不许乱跑,要让乳娘一直跟着。”
芷姐儿笑着应了,脸蛋上露出一个浅浅的梨涡。
两个小姑娘手牵手离开了,而这边几位夫人也说的热火朝天。
说的事儿,正是最近广宁府上最火热的一个戏班。
叫个双喜班,听说里头有个旦角和一个小生,唱的极好,很受追捧。
一边的高夫人笑着道:“这回的小戏,我正好请了双喜班来,到时候你们也可以听一听,到底好不好。”
这话一说,几个喜欢听戏的人,立刻激动了起来,笑着谢过巡抚夫人。
倒是彭夫人冷笑一声:“不过是些靡靡之音罢了,你们倒是当成什么宝贝。”
这话一说出来,在场的人都有些面面相觑,高夫人也皱起了眉。
但是或许是早就习惯的彭夫人的态度,一边的布政使夫人唐氏立刻笑道:“彭夫人不喜欢看戏,自然不懂这里头的妙处。”说完又拉着人说起了这次的曲目。
这才将这次的尴尬遮掩过去。
不过蒋明菀看着这一幕,却觉得而有些有趣,彭夫人这般不给高夫人脸面,难道是对高夫人有什么不满吗?
作者有话说:
先发后改感谢在2022-05-08 22:19:54~2022-05-09 22:26: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椿春春虫虫 20瓶;那谁谁 2瓶;奔跑的胖子、7777777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5章 、做客
彭夫人对高夫人有没有什么不满蒋明菀不知道, 不过这个双喜班真的是有点东西,一上场就博了个满堂彩,哪怕蒋明菀不爱看戏, 都觉得这戏子的唱腔是真的不错。
而且这两人的扮相也好看,那个扮演旦角的女子柔美动人,小生俊朗挺拔,很是养眼。
听高夫人说,这个戏班子是京里出来的,仿佛是在京中得罪了什么人,结果混不下去了, 就只能出来讨生活, 后来一路到了江北,也不知怎么的,就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