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没想到的是武后居然很干脆的说道:“可以。”
李显抬头看着她,武后脸上带着微笑:“如果我没猜错你应该更想过继吧?可惜你阿爹是不会同意的。”
李显有些悻悻,您猜的还真准,他原本以为这件事儿的最大困难是武后,结果没想到真正的困难其实是在李治那里。
李显无奈只能退一步先把这孩子接出来再说,不过继就不过继呗,至于后嗣问题……先拖着吧,总有能够解决的一天。
李显将那个孩子带回来之后亲自让人找了稳妥的乳母和伺候的人,没过两天小孩子的脸色就好了很多。李显这才松了口气,总算没有辜负李贤的希望,当然这个孩子的定位还是很尴尬的。好在大家看在李显的面子上也不会亏待这个孩子。
李显将李贤的儿子接到自己王府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很多人都在思考李显这是要做什么,毕竟这个孩子身份敏感,李贤搞巫蛊可是差不多将他们家一户口本都给诅咒了,英王哪怕生性厚道不记恨李贤,也不用将他的孩子接出来照顾吧?
而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流言说英王有意过继庶人贤三子,顿时很多人都皱紧了眉头,这并不合适,哪怕是兄弟,李贤也是庶人了,就算是真的过继也是过继李轮的儿子比较合适。
流言愈演愈烈,刘仁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英王府的门。
李显在听说刘仁轨来了的时候瞬间十分惊讶,最近他的英王府很热闹是没错,什么牛鬼蛇神都想过来凑个热闹,只不过真正有分量的人却并没有轻举妄动,人家有自信啊,哪怕换了个太子那又怎么样?他们有人脉有手段有本事,别说换了个太子,就是换个皇帝也要照样用他们。
这是世家的底气,而世家的生命力从来都很顽强。
刘仁轨不是世家出身,他的家庭只是平民,当然也是那种生活比较不错的平民,要不然也不可能供得起他念书,至少也是乡绅级别的。但是这样一个人能够做到宰相甚至是首相,这个人哪怕不圆滑也是通透的,对于这位老臣李显是十分佩服的,而且当初打吐蕃的时候,他一个任性带着高侃和李谨行跑了也算是间接坑了他一次,虽然刘仁轨没说什么,可越是这样李显越是觉得有些对不起他。
“刘相辛劳而来,可是有话要对我说?”李显直接在小花厅接到了刘仁轨,也没分主次,就这么对面而坐,摆出了一副十分恭谨的态度。
刘仁轨带着一丝感慨的看着眼前的青年,放到五年之前他都想不到皇位之争最后会是一直不显山不漏水的英王夺得了胜利,说夺也不太合适,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让这位机变百出却从无雄心的皇子成了最后的赢家。
“大王,最近听说您有意过继庶人李贤的独子?”
李显一听嘴角一抽:“谁说的?没有的事儿,我只不过是去禁苑探望一次,见三郎不甚健康,哎,刘相有所不知,那地方真的……我一时心软便将这孩子接过来调养一段时间罢了。”
他本来以为这个回答已经差不多了,却不料刘仁轨继续追问道:“一段时间是多久?”
李显顿时说不出来了,他也有些犹豫,说实话她对这个孩子也没多少感情,但是他对承诺很重视,他既然答应了房氏将孩子带出来,结果带出来两天再还回去,孩子小没有感觉也就算了,但是……太尴尬了吧?
刘仁轨见他不说话继续问道:“时间长了,大王会不会视如己出?会不会想要过继为子嗣?”
李显最近被这个问题弄的有些烦,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结果却引出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为什么非要过继呢?他是庶人贤的儿子难道就不是我的侄子了吗?父母之过罪不及子女,他刚多大就算想怪也怪不到他的头上吧?我就是要养着他又有什么错?”
恩,有理由相信在这一刻迟来的中二病终于是在李显身上体现了出来,这一刻他就是个大龄中二病,别人越是不想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要做什么。
结果没想到刘仁轨却笑了,这位睿智的老人带着一丝欣慰的看着李显说道:“就是这样啊,大王,就是这样。”
李显:wtf?
刘仁轨看着李显认真的说道:“大王回来之后锐意尽失,若为储君此非幸事啊。犹记当年英王殿下率兵出征直击吐蕃都城,何等英姿勃发,可惜……幸好大王心中仍有几分坚定,如此甚好。”
刘仁轨留下这些话就走了,李显茫然的回到书房一坐一下午,等郑玘回来的时候他还在发呆。
郑玘看到他这个样子不由得挑眉问道:“怎么了?”
李显跟郑玘复述了一下刘仁轨的话,有些困惑的说道:“我有点搞不明白,刘相似乎在暗示我可以任性一点,可是……不太合适吧?”
郑玘一听刘仁轨的话就知道,以他为首的那帮老臣这才算是真正接纳了这位太子,欣慰之余便说道:“不,他不是让你任性,而是让你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强硬一些。当然这些年来你强硬的时候也有,然而太少了,给大家一个印象就是一个温和的好人,当亲王可以这样,但是当太子不能,你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过也不用着急,你以后还有时间去学好怎么当一个好太子。”
李显听了之后瞬间亚历山大,有些职业是要看悟性的,皇帝是,太子也是,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当皇帝,但是干一行爱一行,从今天开始他要适应太子这个身份,毕竟册封大典已经快要举行了。
而刘仁轨他们的认同也给李显带来了便利,刘仁轨在回去之后,隐隐就有称赞李显的声音传出:说他宅心仁厚,宽和有礼,关爱亲人之类之类的。
不同于李贤上位时候的血雨腥风,李显被立为太子出奇的顺利,原本忠于李贤的那些人根本就没有反扑,整个朝堂暂时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安宁。
八月乙丑,立英王显为皇太子。改仪凤五年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
作者有话要说:
好像很多小伙伴都在问阿授会不会当皇帝,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说过了啊,虽然这文神转折还挺多的,但是阿授真的当不了皇帝啊,除非他肯娶妻生子,然而他必然是不肯的,所以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第148章 148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其实对于太子而言也是一样的,李弘和李贤曾经住过的东宫迎来了高宗朝的第四位主人(李弘之前还有个太子李忠),而原东宫的班底基本上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之前那么长时间其实不仅仅是在准备册封大典,而是在消除旧东宫的影响。
巫蛊之祸,虽然李治心里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表面上该惩罚的还是要惩罚,其中太子洗马刘讷言曾经撰写《俳谐集》献给李贤,巫蛊之祸败露之后就有人搜查出了这本书,当时李治的怒气值瞬间到达了百分之一百二,愤怒的表示:“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乃进俳谐鄙说,岂辅导之义邪!”
然后这位刘讷言就被流放到了振州,其实这个时候的振州地处海南岛,听起来是个挺不错的地方,然而这个时代海南岛基本上还是蛮荒之地,所以流放到振州基本上也就是个死了。
然后是左庶子、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好歹也是为宰相,不过因为他之前是李贤最得力的助手,现在李贤被废了,他的日子自然也好过不了,当然比起刘讷言还是好很多的,他只不过就是左迁普州刺史。
基本上该收拾的都收拾之后也就差不多了,李显就这么拖家带口的住进了东宫——一个是三郎一个是白胖子,至于郑玘……哪怕大半个朝廷都知道卫尉卿跟太子殿下情谊深厚他也住不进东宫!
李显当了太子之后觉得各种事情简直是纷沓而来,李治为了制约武后把越来越多的政务都交给他,亏得李显曾经还协助过李贤监国,要不然……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只不过现在朝廷上也没太大的而事情,大概是之前因为李贤闹得整个朝廷算不上伤筋动骨大家也都被影响到了一点,反正除了国家大事最近所有人都夹紧了尾巴,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天皇收拾——之前李贤当了那么多年太子,满朝文武有几个跟他没有交情的呢?一旦不小心,这就是现成的把柄啊。
而现在唯一的国家大事也就是对突厥作战了,不过李治哪怕老了都不得不说他对军队的控制力的确还是足够的,哪怕朝廷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废太子又立太子这么大的事情,形势没有影响到裴行俭对突厥作战!
突厥那边大概是在大唐还是有眼线的,知道太子李贤被废的时候,阿史德温傅当时就哈哈大笑说了一句:“天助我也。”然后……就砍了刘审礼的头,是的,之前刘审礼被阿史德温傅俘虏之后就一直作为威胁大唐的重要底牌。
只不过裴行俭似乎并没有太过着急来救刘审礼,反而开始四处围剿突厥驻扎在黑山的兵马,阿史德温傅早就有些忍无可忍了,现在终于让他看到了机会,那么刘审礼也不用留了。
然而阿史德温傅也没想到废太子的动荡并没有影响到裴行俭,反而是裴行俭趁着突厥调动兵马的功夫偷袭了突厥军队。
刘审礼的死讯伴随着裴行俭的胜利传到了洛阳,李显一时之间无比唏嘘,刘审礼作为工部尚书说实话还是挺有才干的,当初李显跟他也算是合作愉快,虽然这货……好几次都来他这里要配方,然而就这么死了也真是太憋屈了。
刘审礼被斩杀之后,裴行俭行事更无顾忌,甚至还能以刘审礼的死来激励士气,阿史德温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联合抗唐的契丹和奚也不靠谱,被唐军打的节节败退,阿史德温傅带着阿史那奉职以及李遮匐一路向靺鞨退去,然后就被李谨行包了饺子——靺鞨可是李谨行的地盘啊。
裴行俭可以说是大胜而归,唯一遗憾的大概就是有好多突厥兵在唐军打过来的时候溃散四逃,如今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了。
李治在得到消息之后就直接下令追捕突厥残部,然后让太子李显去迎接大军。虽然换了身份,李显对于这种事情做起来也驾轻就熟,倒是裴行俭在看到李显的时候有些惊讶的发现这位殿下看起来比之前成熟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