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郭氏,馆太太也时常过来。
馆同知既然决定跟着知府大人好生干,自然不能半途而废。他眼见着郑大人殚精竭虑了两年多,镐京城人口越来越多,田亩产量也上去了一点,许多贫苦人家得到救助,沟渠越挖越多,天干的时候不至于人畜渴死。
一路跟着忙过来,就像看到自己原本种的一颗小树苗越长越大,馆同知除了内心成就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佩服这个年轻人。馆同知虽然官职不高,但他做了十几年的官,心里很清楚,哪个想做大事的人能一帆风顺呢。参人和被参这事儿,只要自己真的没有犯大错,不必放在心上。
当初陛下让郑知府自辩,在送往京城的账本签名,还是馆同知想出来的主意。
这回皇帝亲自给郑颂贤正名,还给知府家的千金封了个爵位,馆同知越发肯干起来。
郑讼贤也不会让大家跟着他白干,衙门里大家的日子以前都好多了,他自己有什么,都会给大家分一些。在发往京城的折子里,也把大家的功劳提一提。
眼见着各处的沟渠都修的差不多了,馆同知去和郑颂贤商议事情,“大人,下官有件事情要和大人商议。”
郑颂贤请他坐下,“馆大人请讲。”
馆同知斟酌道,“大人,沟渠挖完了,下官觉得还得再种些树。”
郑颂贤嗯了一声,“馆大人说的我明白,西北这边土质疏松,沟渠挖了,不在两边种树,怕是要不了几年沟渠就不成个样子了。”
馆大人笑道,“大人虽然年轻,却无所不知。”
郑颂贤哈哈笑,“馆大人抬举了,我要是无所不知,就不会发愁了。种树容易,但种下去了,万一被人扯了,岂不白种。”
馆大人摸了摸胡须,“虽然不容易,还是得种啊。”
郑颂贤点头,“我正要与馆大人商议呢,这沟渠既然挖了,咱们总要善始善终。要是两边都种上数,怕是得不少树苗呢。要是都花钱买,未免成本太大,不如咱们找几个人自己培育一些树苗。也不要什么名贵品种,只要耐旱结实就行。”
馆同知点头,“这倒是个方法,要是自己培育树苗,就是耗时一些,却能省不少钱呢,大人好计谋。”
郑颂贤吃下这一计马屁,“馆大人既然同意了,一事不烦二主,就劳烦您把这事儿落定吧。”
馆同知拱手,“下官领命。”
商议定了此事,郑颂贤又去了一桩心事,种树急不得,慢慢来吧。
他在衙门里忙得热火朝天,刘悦薇又开始继续自己的交际。一场账册案,反倒让她了解了众人秉性。那些立刻不来往了的,要么是盼着你倒台,要么就是墙头草,没有自己的主意,全靠人云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