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明言,但回来连个澡都来不及洗,要去处理什么事,郭氏基本能猜到。
她不悦道:“无非是族中一些不知所谓的小人在嚼舌根。衡儿身份贵重,长途跋涉而归,何需理会他们?县侯之爵乃先帝所传,岂是他们三言两语便能否决的?便是你不要这个爵位,这金印紫绶也轮不到他们头上。谁再敢无事生非,按汉律处置了便是。”
郭氏说的颇有道理,然而郑平之所以决定去族中对峙,并不是为了解释或者证明什么,而是有别的目的。
他对郭氏说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1]。衡虽不惧销骨之力,却也容不得他人随意编排。此行非惟为了讨一公道,更是为了平心中之忿。”
郑平这番话很符合原主眼不着砂的性格。果然,听了这话,郭氏不再阻止,让人给她收拾衣容,准备一同前去。
郑平通医,知道郭氏身子已不大好,行步间都有几分费力,便出言阻止。
郭氏没有逞强,但强硬地要求他带上一队部曲,并吩咐领头的军/长:谁要敢对铜鞮侯不敬,一人一个巴掌印,无需留情。
对此郑平并无异议。乱世宜用重典,以如今的社会局势,拳头远比道理有用。
郭氏能清楚地捉住这个重点,也难怪她能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带着孤儿寡母存活至今。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些手段,不是强势固守就能防御的。
离开铜鞮侯府之时,郑平仍在思量郭氏的每一个言行。
郭氏对原主的关心与维护不似作伪,可她在见到郑平的时候一直恪守礼线,不管是言行还是态度都维持着一个固有的度,少了几分寻常人家母子的随意与亲近。这样的表现本不算异常,可对比侍女口中描述的郭氏对原主的爱重,以及郭氏偶尔透露出的几分违和感,郑平对郭氏的疑虑越来越重。
他倒并不担心被郭氏看出身份。即便因为与原主的少许差异而被察觉端倪,也有无数解决之法。再者,借体还魂非他本意,祢衡之死与他毫无瓜葛,他为祢衡伸冤平反,惩治加害者,乃是遵从本心之举。若原主无牵无挂,无恨无愿,郑平早就寻一山头,如同前世那般归隐。要是因为担心被郭氏等人看出端倪就放弃平反之举,岂非本末倒置?
华贵的县侯车驾慢悠悠地驶入族中用来会事的地方,在门前探头探脑的几个韩氏族人“嗖”的一下缩回头,准备前去报信,却冷不防地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响彻云霄的怒喝:
“放肆!见到铜鞮侯,不上前行礼,竟还躲躲藏藏?”
郑平来此并不是为了和韩氏族人相亲相爱,可以说是砸场而来,因此对于部曲军/长的发难,他冷眼放任,丝毫没有阻止的打算。
那几个族人还想继续跑,被部曲精/兵拎着后颈揪了回来。
那几人见郑平这方声势浩大,部曲们各个凶狠,原本欲出口的嚷嚷声变成断断续续的嗫嚅。
“见、见过……铜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