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这一番慨叹,对苏哲是毫不掩饰敬畏叹服,心里边是个什么态度,已然明了。
叔叔都这样表态了,张绣还有什么话说。
他便收起了脸的阴沉,眼神也涌起了敬意,叹道:“那位楚公不愧是九之首,当世卧龙,当年我和叔父觉的他非是常人,今日看来,我们果然没有看走眼。”
贾诩暗笑,见他叔侄二人话锋已转,便趁势道:“既然二位都是识时务的俊杰,那诩何必再多费唇舌,我这作书一封,恭喜楚公喜得两员大将。”
张济和张绣二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当于,张氏叔侄便下定决心,决意归顺苏哲。
几天后,李严率领的三万洛阳之军,以及丑所率的陕县之军,相继抵达了弘农城下。
张济降意已决,自然没有半分犹疑,当即下令开城归降。
而这时,苏哲的书令已到,除了封赏张济叔侄之外,还命众将合兵一处,即刻西进,直取潼关。
……
潼关东门。
城头,七千人不足的刘军士卒,正战战兢兢的望着城外乌压压的苏军。
近七万的苏军,浩浩荡荡逼近潼关,连营十里下寨,声势浩大。
从城头远远望去,已能看到数不清的苏军将士,正在砍伐树木,打造冲车云梯等攻城器械,一场规模空前的攻城战,已是迫在眉睫。
赵云凝视着城外苏军,剑眉紧锁,久久不语。
“没想到,那张济叔侄,竟然选择了投降苏贼,当真是一个天大的意外。”
一旁的王平啧啧叹息,眼神颇为惊讶。
赵云银枪一摆,喝道:“传令将士们,打起精神,准备应对敌军攻城,城在人在,潼关绝不能失守!”
号令传下,七千刘军士卒,强打起精神,准备迎击苏军进攻。
赵云在军还是极有威信,他放出去的话,足以鼓舞士气,激励人心。
“子龙将军,不是我泼冷水啊,我们算有潼关之险,但敌军数量足足是我军的十倍,这么硬守下去不是办法,得向主公及时求援才行。”一旁的王平满脸忧色的劝道。
赵云轻叹道:“苏贼说降张济,兵临我潼关,分明是想逼主公弃蒲坂津回援,我若向主公求援,岂不是正苏贼下怀。”
王平苦叹道:“算我们明智苏贼的意图又能怎样,潼关乃关门户,万万不容有失,我们冒不起那个险啊。”
赵云沉吟不语,眼闪烁着复杂的神色,思绪翻滚如潮,显然是在权衡着利弊。
沉吟许久,赵云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抉择。
他一拂手,轻叹道:“也罢,潼关远蒲坂津重要,速速修书一封,向主公求援吧。”
王平松了一口气,忙是下城去安排。
赵云远望城外,若有所思许久,喃喃道:“这苏贼果然不愧是九之首,主公虽然有诸葛孔明辅佐,能否打败苏哲,兴复汉室,只怕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