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77节</h1>
第163章 嘲讽
齐州府的一处宅院中。
“失败了?”杨叔达看着眼前受伤而来的刺客,眼中夹杂无尽的怒火, “那我重金请你们来是干什么的?刺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你们都能失败, 真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号称从无失手,也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水分骗人的钱财。”
下方的刺客听到杨叔达的侮辱,攥紧了手中拳头, 努力压抑心中的怒火,毕竟是他们收了定金, 但是结果却失败了,但是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不然, 还全都成了他们的能力不佳,过错全在他们了。
“杨大人,我们之前确实没有失手过, 这个是事实, 不需要任何澄清和辩解。”下方的刺客接着道:“我们没有失手,是因为雇主将目标情况据实以告,我们做足了准备, 可是这次杨大人真的告诉我们真实情况了吗?”
“杨大人, 张敬宗身边有高手护卫的事情您可没有告诉我们。”刺客压抑着心中的怒火,“您连这样重要的事情都不告诉我们, 让我们差点连命都搭了进去。”若是事先将情况说明, 他们怎么可能只派一人前去, 让他失手负伤而归, 这让他心中怎么可能不怒,若不是顾及眼前人的身份,他真的不愿在这里和其浪费口舌,特别是其话语中看不起他们的意思,鄙夷他们的眼神,可是这位杨大人有比他们好在哪里,他们是贼,可是他不依旧要花钱请他们这些贼给他办事吗?让他们干得也不都是贼才会做得吗?
其实他真的没有心情和这位杨大人在这里耗费时间,他之前被张敬宗身边的高手护卫刺伤了两处,虽说没有性命之忧,但也只是简单的包扎了一下,没有好好处理。再者,他现在还不清楚那位前去任城郡的兄弟,至今还不知道怎么样了?他这里的情报不真实,那另一份情报估计也不可能是真实的。对于其现在的情况,他真的很是担忧害怕,负伤不可怕,做他们这行的,哪有不负伤的?他现在担心的是其很有可能回不来的问题。
“杨大人,这次的事情,就这么算了。你提供的情况有误,而我刺杀失败负伤,所以这定金我们就不退了,我们也不能白忙活一场。所以,这定金便当作是杨大人付给我兄弟的疗伤费了,相信杨大人应该不会在意这点小钱的。”
“杨大人,在下还有事,便先告辞了,不打扰您了。”说完后,便转身离开。他现在实在是没工夫在这耽误时间,他心急如焚,知道兄弟的情况才是他现在最想做得的事情。
“程勇,你如此我无礼,就不怕我让人剿了你们寨子吗?”杨叔达看着对方丝毫没有将他放在眼里,说走就走的样子,十分愤怒。他们本就是贼,给了其几分面子,还真将自己当回事了。
“杨大人,您随意。”程勇听到杨叔达的威胁,不以为意地嗤笑一声:“为了这桩生意,我都快将自己的亲兄弟搭进去了,还怕什么?”前去任城郡的是他的亲兄弟,两人相依为命这么多年,如今只要一想到其可能回不来的可能,他就想杀了眼前的人。
“不过,据我所知,您最近好像应该会忙的很,剿了我们这样的事,恐怕您没有这个时间。也许,过一段时间,来剿我们的就很有可能不是您了。”说完这句话,程勇便不再搭理杨叔达,直接扬长而去。听说山东来了几个京城的大官,要彻查山东呢,据他所知,依照这位杨大人平日里所做的事,要应付这些大官,可是有的忙了。
而一旁的杨叔达却被程勇的这句话气得差点喘不过气来,这是在咒他呢?说他不能让指使人去剿匪,这是咒他丢官呢?他最近确实是没有空搭理这群小人,等到他腾出手来,定然会将其全部剿灭。
杨叔达努力让自己平息怒火,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他现在手上棘手的事情太多,特别是刺杀张敬宗没有成功的事情,让他现在的处境变得极为危险。并且,他现在手上也没有合适的再去刺杀了,特别是有了昨日的刺杀,张敬宗肯定会加强防范,他是不可能成功了。还有卫赜那一边,无论是这次刺杀成不成功,他都算是彻底和卫家这个庞然大物结下大仇了,他已经没有后路了……
他之前幽禁了张敬宗,却没有幽禁卫赜,只是派人接手任城郡的一些事务,卫赜还有着绝对的自由,这便是他不想将卫家彻底得罪死,他想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但是昨天这条路,被他自己亲手堵死了。所以,他现在只有背水一战了。
其实,现在与他这个布政使来说,这隐瞒灾情不报,并不是最为严重,关系性命的罪责。虽然大齐在这方面的规定惩处比前朝严。前陈,规定布政使隐瞒灾情一月不报,罚一年俸禄,两月不报,官职连降三级。而大齐规定,布政使隐瞒灾情不报要罚俸一年,降一级,两月不报,要连降四级。现在距离灾情发生之后,也只是最多有两个月的时间,这其中还要减去勘灾的时间,所以核算他隐瞒灾情的时间,最多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既然张敬宗已经除不掉,他隐瞒灾情的事实也不可能瞒住,再在这一点上做费功夫已经是枉然了,没有什么意义了。再者,这点降职什么的,也不可怕,只要有靠山,并不会止步不前的。
现在棘手的问题,并不是隐瞒灾情不报,而是他身为地方官有没有救灾的问题。当然,这是现在最棘手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只是棘手,而不致命。他最致命的问题出在……,想到这,杨叔达对着身边的仆从道:“来人,去请漕运使杨万里杨大人过府。”
仆从立时应是。
章县
沈皎正在和暗彦商议着这次勘灾的情况。她在前两日遇到柳树村村民之后,便派人手前往章县各地勘灾,如今人手已经折回。情况比她设想的还要糟糕,很多村庄已经饿死了不少人口,近一半的田地被水灾所损坏。这样的情形十分糟糕,田地被毁,若现在还不开始处理此事,那么就意味着章县的百姓在这一年也不会有任何收成。
现在,她需要加快处理这些事情的速度了。
另一边,杨万里收到杨叔达递来的消息后,没有一点耽搁,立时从府中赶了过去。
第164章 诉苦
“杨大人。”杨万里匆匆赶来后, 对着坐在上首的杨万里行礼道:“大人叫下官来可是有了好的对策,下官一定全力配合。”自从收到端王和赵王要来的消息后,他心急如焚,夜不能寐,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应对的策略,但却是一筹莫展, 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想出能够掩饰的办法,而是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实在是太大了, 不是人为的想出来的办法可以刻意补救的。
杨叔达抬头看了一眼着急难耐的杨万里,指了指右手边的座位道:“坐。”
“收起你那慌乱的样子, 急什么?现在端王和赵王的心思都在救灾上,还没有人将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 你如此做岂不是自乱阵脚吗?”杨万里抿了一口茶, 然后道:“今日找你来,就是为了了解情况,商议一下对策。”他要趁着端王和赵王现在将目光都放在灾情上, 将最能将他致命的问题给处理好,他才能放心。比起漕运和河道上的问题, 像隐瞒不报灾情和没有组织好救灾这样的事,都只能算得上是小事, 这些最多算他职责有失,轻者罚俸, 重者连降几级, 但是一步会罢官, 二不会要了他和家人的命,但是漕运和河道上的事一旦被发现,最轻的也是罢官,重者不仅要丢了性命,还要祸及家人甚至是族人。
“是,是。”杨万里听到杨叔达的训话,连忙应是,“下官哪里有大人运筹帷幄的能力,这一切还要仰仗杨大人多多照顾。”
“大人尽管问,廷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今年工部拨下来的护河款,有多少发到漕户手中,我们手中还剩多少?”杨叔达问道。
杨万里听到杨叔达的这个问题,瞬间苦了脸,“大人,您也知道,今年晋王殿下那里催的急,我们今年根本就没有将钱发给漕户的预计,只是给了各县的县令一点辛苦费,让他们多安抚安抚而已。”
“今年一点都没有发?”杨叔达听到这些话,脸上立时沉了下来,“往年不都是还发给他们一半的吗?而且我记得今年朝廷拨下来的款项应该比前两年还高才是。”
“是真的没有发。”杨万里说道这,叹了口气,“今年虽然比前两年拨下来的款项还要高出不少,但是之前晋王殿下派人来催,说今年朝中情况十分紧张,所以要山东比往年多供给一半的银两。”这一半的银两岂是一笔小数目,他又不是造银子的,更不是变戏法的,哪里能凭空生出银子,这银子总要有个出处不是?
“所以,下官只能将原本计划发给漕户的银子,送给了晋王殿下。”杨万里苦着脸,向着杨叔达诉着苦,“大人,殿下要银子,下官也不能推辞,毕竟这是关系到咱们未来身家性命的事,往年也不是没有这么做过,当时您也是允许的,谁曾想今年会发生水灾呢?这真的是天要亡我啊。”自从他们选择站在晋王这边开始,便意味着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从大局出发,他们首先要支持晋王在夺嫡之争中胜利,若是让太子上位,他们便完了。所以,就是晋王要再多的银子,他们也都得凑齐送去。
杨叔达听到杨万里的话,眼中更加幽沉,袖中的双手慢慢握紧,手背上已经暴起了青筋。他实在是没有想到事情比他原本想象的还要糟糕。他现在,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占早了对,选择了晋王。年年山东倾尽全力,提供了不知多少银两支持,也没见其有占上风的时候,只见年年向山东要的银子在不断的增多,真的让他有一种后悔的冲动。
不过,想着些也是惘然。当初他选择晋王也是出于全面的考虑的,晋王也是他实现自己前程的最好选择。晋王母族出身不好,与其并没有什么帮助,能给提提供帮助的只有妻族安乐侯一府,还有一些晋王自己拉拢的官员,如现任的工部尚书等。比起晋王一派的势单力薄,只能撑撑场面的阵容,太子的背后的势力就强大的太多了。先不论太子原本是嫡子,本就有一群坚持正统的人力保其的地位,其背后的母族和后族的两大家族势力庞大,太子亦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早已拉动了不少人为其效力。可也就是因为太子势力庞大,他才没有选择太子。
太子身边已经聚集了太多为其效力的人,人才济济,一二品大员都不少,又和差他一个布政使呢?他投靠太子不一定能收到其的重视,他相求的东西太子也不一定会尽心为他办妥。他今年已经不小了,能耗费的经历的时间也没有几年了,所以他才选择了晋王。晋王和太子不一样,他虽然看着在朝中如日中天,和太子一般,但是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陛下有意扶持的结果,晋王本身的实力薄弱得很,其连阁部的人手也只有安乐侯一人而已,并且,大家都知道,安乐侯的这个阁臣,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十分突出,可圈可点的政绩,本就是看在晋王的面子才给的,若不是晋王的母族何家实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这样的事情其实也轮不到安乐侯身上。安乐侯的能力并不突出,只能算得上是中上而已,比起首辅卫逊和次辅颜思却是差的太多了,所以,只要是有些途径的人,都能打听到,安乐侯在阁部并不受待见,很是被嫌弃。
而他就不一样了。他之前那么多年,都是实打实的政绩,他能从一介寒门子弟做到今天这个官职,怎么可能没有政绩?又怎么可能心中没有点数,看不明白晋王和太子之间的差距,但是他想要再进一步,想要升到内阁,就必须有人支持,投靠晋王是他最快,最好的选择。他投靠晋王,双方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他想要进入阁部,并获得话语权,这只凭他自己是不可能的,他需要晋王的支持。而晋王也需要一个能在朝中说得上话的阁臣,以此缩小他和太子之间的差距。
但是,他对晋王的其余方面当真是不如太子远矣,特别是这两年对山东的胃口已经是越来越大,这让他真的是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了。不过,这上了船的人,除非到达岸边,否则绝对下不来了。他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出了事,谁都逃不掉的。
“你也不要在这里给我哭穷。”杨叔达努力让自己平息怒火后,对着杨万里说道。他们这些人手中贪了多少银子,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觉对不会少,“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我也不说什么了,你们先拿出一部分来,分给那些漕户,让各县堵住那些漕户的嘴,不要让端王查到什么。”
“我记得山东最重要的水运枢纽应该是章县,这次受灾似乎也是章县最为严重。你先将章县漕户的嘴,免得端王查不什么。还有,现在立时派人前往章县,让周仁做好准备,堵住漕户的嘴。”
“还有,让他们不要再卖军仓中的储粮了,不然到时候大家都得死。”
第165章 间隙
杨万里听到杨叔达的语气中的怒气, 连忙应是,然后亲自走到杨叔达身旁, 恭身亲自端起桌上的茶杯, 对着杨树达奉茶陪笑道:“大人,您消消气,咱们能不能度过眼前的难关, 这可全都系在您一人身上,您消消火, 有什么吩咐, 下官一定办好。”
杨叔达看到杨万里对他陪笑的样子,和奉到眼前的茶, 只是觑了他一眼,也不好再端着,接过杨万里递过来的茶水, 轻轻推开茶盖,“也是我心太急了,对不住廷秀了,还望你海涵。”他和杨万里虽然都姓杨,之前也连了宗,但是说到底, 真的是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