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特莱克道:“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对比地想象一下,一本小说中混进去了两个作者的情况——
一个作者在电脑前打完了一个章节的内容,然后他去吃饭了,这时候,作者有个两个七八岁的小侄子,趁作者不在,一起跳上了电脑桌,向原本的章节中添加了很多的内容。
这就相当于一个故事有多个作者,这个唯心的小说世界同时遵从多个人的意志。”
托尼认真听着,他觉得伊特莱克的比喻很有意思,那两个小孩子指的是谁呢?
伊特莱克继续道:“其中一个小孩子看到其中有一个段落在描写树木——‘路边有一棵脸盆粗细的松树’。
这个小孩子就把这段改了一改,说这棵松树先燃火,后来变成透明的玻璃,最后变成了一滩水。”
托尼点头道:“这个小孩子很有想象力,说不定长大会成为一个天才发明家。”
伊特莱克继续道:“另一个小孩夺过键盘,把刚刚那个小孩的话删了,重新改成了‘一棵脸盆粗细的松树’。”
托尼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在一个唯心世界拥有多个意志时,后手是占优的,世界的最终呈现会遵循最后的那个意志的想法?”
伊特莱克又摇摇头:“是,但不全是。
你知道第二个小孩为什么要删掉第一个小孩那句话,然后改写成原来的内容吗?
第二个孩子的年纪要比第一个孩子的年纪大一些,也懂事一些,他知道如果被叔叔发现了小说被篡改,他们两个都会挨骂的。”
托尼对这个比喻不太满意,他说第二个孩子要比第一个孩子懂事好像在指桑骂槐……
伊特莱克继续道:“这个唯心世界是佐拉对于1975年的记忆,是他写的小说,他拥有最终的裁定权,我们两个只是跳上电脑桌,想要偷看其中内容的两个小孩。
不同的是,想要偷看内容的小孩子可以只浏览小说章节,而不更改其中的内容;
可我们所处的情况是意识的微观世界,这里的观察者效应会被放大,我们如果想要观察到想要观察的内容,就一定要参与进来,并对佐拉记忆这本‘小说’做出改变。”
托尼若有所地地点着头,伊特莱克给了他几秒钟思考的时间,继续道:
“斯塔克先生,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这两个小孩子在偷看作者的小说时,一定要对原文做出更改,但是又不能被作者发现,那他们应该怎么做?”
托尼道:“既然一定要对原文做出更改,那更改的内容就尽量的符合原作者的写作习惯,模仿他的辞藻和行文风格。
这样一来,作者吃完饭回来之后再检查文章时,即使和之前写的有些不同,也不一定会被发现,说不定就以为这是自己写的呢。”
伊特莱克道:“没错,这也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我们虽然可以肆意篡改这个唯心世界中的内容,但是篡改得越多,越容易被佐拉这个原作者发现端倪。
所以,我们尽量不去更改这个世界中的内容,甚至把我们自己也假扮成佐拉记忆中两个不起眼的路人,混成游客进入斯塔克科技博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记下场馆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