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1 / 2)

<h1>第38节</h1>

边静玉说:“哦,没什么……其实,温阁老说想要收我为徒,这多是玩笑话。若是我们边家没有因培育新粮种立功,温阁老说不定是真想要收我为徒的。但这会儿我们边家因为新粮种在皇上那儿挂上了号,他反而就不好再收我为徒了。话又说回来了,若没有新粮种,我们和温阁老也就没有交集了。”

只能说,边静玉和温阁老确实没有做师徒的缘分。

温阁老是个再小心不过的人。他想要一直得到皇上的信任,就一定要时刻表现出对皇上的忠心。但他同时还是太子妃的祖父,一不小心就会被归到太子那一派里。皇上高兴的时候,忠于太子和忠于皇上仿佛是一样的。等他不高兴了,忠于太子岂不是就是背叛皇上了,这难道不是在盼着皇上早死?

所以,温阁老的地位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好在温阁老一直都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洗清自己夺权的嫌疑就是要做纯臣、做孤臣。他从不去拉帮结派,甚至连春闱时的主考官一职都从没有争取过。他始终是一个人,背后从来没有过于复杂的利益牵扯,也不会帮太子铺就人脉,于是皇上就能一直相信他了。反过来说,只要温阁老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并始终站在皇上身边,哪怕他不会经常帮太子说话,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太子最大的帮助了。

能在皇上和太子之间营造出这么精准的平衡,温阁老实在是个老狐狸。

“他若真收我为徒,就有替太子拉拢边家的嫌疑。然而推广新粮种的功绩只能是属于皇上的,谁也不能来分一杯羹,太子更是要避嫌。”边静玉分析说,“所以,温家虽一直对我们释放善意,温老收我为徒却是不能的了。你信不信,温老一定时常在皇上面前为我和怡弟说好话,但若皇上对他说一句,你若真喜欢这两小子,不如收他们为徒吧。温老肯定会推辞说,他已年老体迈不敢耽误我们什么的。”

边嘉玉愣住了。弟弟说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听上去就那么复杂呢!

边静玉又说:“不过,温家既然对我们释放了善意,他们就是对我们有恩的。但这份恩情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以后有机会慢慢回报他们就是了。要是真大张旗鼓地去感谢温阁老,反倒是害了他们。”

边嘉玉忧心忡忡地想,官场中的事情如此复杂,等他选官后,他真能把县令当好吗?

沈怡这阵子也在看书。之前沈德源含冤落罪,沈怡失去了参加科考的资格,因此他到现在还是个白身。明年加不加设恩科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还没取得参加秋闱、春闱的资格,必须要先去考个秀才才行。身为沈德源的儿子,又是天资聪颖的人,若是连秀才都考不上,那就太丢人了。

为何后世那些初中、高中的老师都很反对早恋?因为谈恋爱确实影响学习效率。

沈怡读书时,偶尔会走神。

读文章时读到一句“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他就开始走神了。这是引用于《庄子》中一句话。沈怡想,能做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不仅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还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人。说到理性,他从前一直觉得边静玉是个理性的人,和他熟了以后才觉出他也有一些感性。

沈怡便提笔在纸上写下了“静玉”、“理性”、“感性”六个字,然后继续走神。

以前他觉得边静玉很理性时,只觉得边静玉这人非常可靠。等他觉出边静玉的性格里有感性的一面时,他又慢慢觉得边静玉可爱了。又强大又可爱,这样一个得造物主偏爱的人是自己的未婚夫啊!

沈怡莫名有些骄傲。

漫无边际地想了很久,沈怡收回注意力时,看到了纸上写的“感性”两个字,不知怎么的,脑海里忽然将这两个字颠倒了一些顺序,就变成“性感”两个字了。然后,梦境里的场景在他脑海中爆炸了。

从圣人之言想到梦中春-色,这走神走得也是厉害呢!

负责辅导沈怡功课的沈大哥非常不解。他去后院逗了下孩子,再回来时,弟弟的脸就红得不成样子了。他很想问一问弟弟,读着圣人之言,你到底脸红个什么!你肯定是因为自觉不足而脸红的吧?

第71章

皇宫。

皇上最近喜欢去各宫娘娘那里搞突袭,根本不叫人通传。这也是高飞案带来的影响之一吧。高飞案的幕后主使是成家人,那是德妃的母家,这就把二皇子牵扯了进去。经此一事,皇上好像突然才发现宫里的女人们其实都披着另一张皮,于是他示意皇后用祈福的名义从宫里放出去了一批伺候的人。如此快刀斩乱麻,倒是叫娘娘们的经营了多年的眼线都折损了大半,一个一个都要成为聋子瞎子了。

不过,能在宫里生活了多年的都是些人精。突袭这种事,偶尔搞个一次两次可能还有点效果,等知道皇上有突袭的新爱好后,娘娘们就时刻处在演戏的状态中了,其实并不能让皇上看到什么好戏。

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皇上领着近侍到了又春阁。

这儿是顺嫔娘娘的宫殿。皇上没叫人通传,听闻顺嫔领着公主皇子待在偏殿里,径直去了偏殿。

殿内已经掌了灯。顺嫔坐在灯光下,一手揽着十一公主,一手揽着十四皇子。桌上摊着一本书,顺嫔在给孩子们念故事。十一公主时不时会笑两声,问些幼稚的问题。十四皇子就安安静静地听着。

顺嫔对孩子们很有耐心,她这也不全然是做戏了。宫里的娘娘都被皇上这搞突袭的新爱好弄得人仰马翻,偏偏她们的眼线折损了很多,根本无法提前预知皇上的行踪,一个个只能时刻绷着。但顺嫔无欲则刚,她没什么坏心思,也没想要争宠,每天只是本本分分地带着孩子,根本不怕皇上的突袭。

皇上站在外头听了一会儿,才抬脚走了进去。

顺嫔这才发现了皇上的存在,忙领着两个孩子行礼。十一公主和十四皇子的性子都不活泼,在皇上面前总有些拘谨。好在很多人都会在皇上面前表现得拘谨,也就不独显得他们二人胆子小了。皇上叫他们起身,然后走到书桌前拿起顺嫔刚刚给孩子们的故事书。咦,这书上怎么每一页都是画儿啊?

顺嫔小声解释了两句,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连环画。连环画是给孩子们看的,十四皇子才刚刚启蒙,认识的字不多,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了。事实上,十四确实很喜欢连环画,连睡觉时都要抱着它。

皇上隐约想起来,他似乎听皇后提过,十四喜静,顺嫔为了叫十四能变得活泼些,就托宫外的娘家人给十四准备了好些玩具。皇后这是想告诉皇上,顺嫔对十四很用心,好落实让顺嫔养十四的事。

“你用心了。”皇上说。

顺嫔忙说:“妾身愧受。”

皇上低头翻连环画。书上的文字本来就不多,又因为是给孩子们看的,用词用句都尽量简单,皇上没一会儿就把整本书翻完了。抛开故事的情节不提,这里头藏着的很多大道理让皇上非常感兴趣。

不难发现,忠孝的思想贯穿了全文。最难得的是,忠孝二字并不是突兀地显出来的,而是在字里行间一点一点透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写故事的人分明是把忠孝真正装在了心里,落在了行动里。

站在皇上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其实对儒家的很多思想都是不屑一顾的。比如说,儒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皇上在至高的位置上坐久了,他内心其实更偏向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然,他只允许自己这么想,至于别人,最好一个个都守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线,否则是要被治罪的。皇上一直把儒家的思想当成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为君者都习惯用儒家的思想来统治国家、统治百姓。

所以,尽管皇上本身对于儒家思想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但是当臣子用儒家思想来自我约束,当像十四皇子这样的没有继承权的小皇子用儒家思想来作为行事做人的准则,皇上是非常乐意看到的。

比起成家人的别有用心,能给十四皇子进上这种连环画的边家人就显得非常可爱了。

皇上对顺嫔说:“你娘家人向来都是好的,日后再有连环画进上来,记得给朕送几本去。”

顺嫔闻言有些惊讶,没想到皇上竟然喜欢看这样的小儿书。不过,她娘家能得皇上一句夸赞,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侄儿们的前程说不定都有了。于是,她微微笑了一下,赶紧把皇上的话应了下来。

等到夜间就寝时,皇上还在想着连环画的事。

皇上现在年纪大了,招人侍寝时,已经不怎么做那档子事了。顺嫔并没有睡着,却把呼吸刻意放轻,就好像她已经睡着了一样。顺嫔太过小心,她每回侍寝时都不敢真睡着了,唯恐伺候得不周到。

皇上在脑海里琢磨着太子的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显武帝这个做父亲的太过强硬了,太子这当儿子的就被衬得有几分软弱。若说显武帝对太子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唯一可能的就是太子的性格有些软了。当然,这性格软弱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太子是个彻底扶不起来的人,显武帝肯定早就放弃他了。太子只是没有显武帝那般强硬而已。事实上,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太子日后是能够做好一位守成之君的。但,万一有意外呢?

有人将内宅中的事一言以蔽之,不是东风压过了西风,就是西风压过了东风。其实,朝堂上的事也是一样的,不是主弱臣强,就是主强臣弱。在显武帝这儿,很显然是主强臣弱,他是个很强势的皇帝。等到太子继位后,若是有厉害的臣子拿捏住了太子性格里的弱点,怕是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

最新小说: 春闺媚香(乱伦,偷情,女非男处h) 清穿之泰芬珠悠闲奋斗日常 重生美利坚,这是我的时代 魔尊很忙:这小情侣可真难拆 穿成古代小厮后娶了一国之君 谋金印(古言NP) 钤印 全贵族学院听我心声后,宠疯我 倾世盛宠:病娇公主狠又飒 少将军的掌上娇[重生]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