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徽抿紧嘴角不置可否。
西南天高皇帝远,藩王自立,上边确实很难插手,祝知宜蹙眉提议:“那不如先派一支先潜待卫去探测,以免打草惊蛇。”
梁徽挑起眼梢:“那枢密使,你认为谁去合适?”
祝知宜:“皇上,臣看臣就很合适。”
梁徽不语。
祝知宜开始游说他,有理有据:“江津盐司一案如今正在臣的手头上,臣发现运盐行伍中藏的大量黄金银票分别在不同的驿站改了方向,其中绝大部分很有可能就是往西南方向输运,因为帐上曾经出现过蜀中的票印,虽然被人毁洗,但臣通过拼接复原图案,在对比南边所有的票章,可以确定就是一家蜀中的票局。”
“手法同这次的粮草藏习箭异曲同工,声东击西瞒天过海。”
“若是真的,那极有可能福王在十年前就和东琅王勾结了。如今又牵扯了郎夷外族,福王就是想要大梁腹背受敌,外扰内乱,东西不宁,可见其蓄谋逆反时日之长、准备之久。”
只是先帝愚庸,浑然不知,他给梁徽留下的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只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祝知宜和梁徽忙着修修补补,却依旧能听到从很远传来的令人不安的呼啸风声。
石道安怔怔看着祝知宜口若悬河,心道传言果然不假,只是:“君后三思,古人云蜀道难于上青天,郎夷交界、蜀西地势艰险,西南蕃地辽阔,蜀西陇措长年冰川不融,皑皑雪山乃天然屏障,还有汹涌沅水为天堑,需得以精锐铁骑精通水军者打头阵,君后玉体金贵,不宜——”
祝知宜摇头:“家国霍乱之前,无人金贵,本宫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况且江津陈案就在我的手上,本宫当仁不让,绝不愿转嫁旁人之手。”
第52章 毕生所愿,唯此而已
“这——”
“让他去吧,老师。”梁徽话是对石道安说的,眼睛却看着祝知宜。
梁徽知道祝知宜着急,撇开他家国百姓无小事的心性,此案还直接牵涉到先太傅的清名,祝知宜一刻也没有忘记,再者,兹事体大,关乎疆界,派旁人他也不放心。
石道安还欲再说,梁徽对他轻轻摇了摇头,祝知宜认定的事情,就是他也难再改,不让他去,他也总有旁的办法,还不如直接支持他。
看两位主子都心意已决,石道安也不便再多言,请了安告辞。
大殿一下静下来,祝知宜率先坦诚:“臣此去西南查案、探查敌情,恐怕会牵拔出许多关节来,等臣回来,皇上能不能答应臣一件事。”
梁徽:“你说。”
祝知宜祖父的命运便是从这一案开始摔跟头的,祝门也从此跌落万丈深渊,他第一次清清楚楚向梁徽道出心中所想:“臣希望待一切查明后,启动先东宫谋逆一案的翻案重审,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梁徽幽黑的眼直直望着他:“清规知道这对朕意味着什么吗?”
祝知宜知道,知道这对于梁徽是很无理并且吃力不讨好的要求,他的身份特殊,这个皇位本来就是八王之争中捡漏捡来。
若是先东宫本无罪,那梁徽这个本就不稳的皇位便更名不正言不顺,只有废太子罪名深重,梁徽才是这个位置唯一的继承人。
以前梁徽大概知道他的意图,祝知宜也没掩饰,但一直不曾明确提出过自己的条件,因为彼时有太多顾忌,最开始是不知道梁徽的深浅,他也没有任何砝码,轮不到他提,所以没提,后来熟悉了些,但是不知道自己的份量,也还是没敢提,再后来是他了解到或许天子也暂且做不到,所以没必要提。
如今,历史的真相已被撕开了一页,阴谋阳谋也即将被从沉睡中抽丝拨剑浮出水面,时机已经成熟。
梁徽一直不知道祝知宜要他做到哪一步,他可以帮他把祖父的墓碑移出乱臣贼子的流放葬岗,可以赦免他祝氏一脉的刑途,可以宽待他三百同门的九族与仕途,但现在看来,祝知宜要的不只是这些,他要的是最彻底的那一种。
最彻底的清算是真正的平反,是他祖父和同门没有做过的事就一分都不要认,是向天下宣告先太子无罪、先太傅清白,是重新推翻当朝大鳄们对他祝门桩桩件件的污蔑和陷害。
先太傅与先太子的关系实在太密不可分,源头便在先太子,绕不过去这个人,祝知宜明知这很强人所难,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提出来。
“臣知道,”祝知宜头顶着那铮铮目光道,“臣甘愿肝脑涂地,以身殉道,求得清正平反。”什么代价他都愿意付出。
梁徽沉默,眼中是他看不懂的情绪,良久,轻声问:“这是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祝知宜抿了抿唇,道:“臣毕生所愿,唯此而已。”
梁徽被他的坚定和决绝震惊了一瞬,张了张口,说:“那朕答应你。”他从来不做自损的买卖,这是头一桩。
“谢皇上。”
梁徽情绪似乎有些低沉,偏开眼,手负背后,:“不必谢朕,该谢你自己。”是你自己用一次又一次的以身试险换来的。
祝知宜刚欲开口,宫人在外报太后诏见君后,梁徽直接帮他拒了:“君后不见。”
“……”
梁徽抬眼:“难道你想见?”
“……”那还是不了,提及太后,他想起之前中元节祭祀之事,没想到沈华衣真的给他查了个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