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02章 海关</h1>
“皇上,如今海上贸易繁盛,海外诸国与大明商事频繁,虽只有月港一处贸易关口,可税金无论如何也不会只有区区的三万余两!”
经过最初的惊愕后,李宏宇回过神来,神色诧异地望着万历皇帝说道,“依臣之见,月港的关税一年至少也有一百万两才对,否则先帝的海关岂不是白开了!”
李宏宇所说的先帝自然指的是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皇帝,隆庆皇帝虽然仅仅在位六年就英年早逝,但他却做出了一件在大明历史上极为有历史意义的大事,那就是开放了大明的海禁,允许民间百姓进行海外贸易,俗称“隆庆开关”。
鉴于明初倭寇对大明沿海地区的骚扰以及涉足民间海外贸易,明太祖于洪武四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正式拉开了海禁序幕,大明与海外的贸易只剩下了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
永乐皇帝登基后虽有郑和下西洋之举,但性质仍属朝贡贸易,而且是白花花地往外掏银子,并严令“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朝野曾发生过一场禁海问题的争论,就是否放弃传统的“海禁”政策,是否开放本国商民的海外贸易争得不可开交。
虽然很多官员认为“海禁”是祖制不能更改,但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海禁”乃产生海寇的根源,极力主张开放“海禁”以根除海寇。
隆庆元年二月,隆庆皇帝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诏告群臣说:“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
于是福建巡抚上书“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所谓的私贩指走私商,而公贩指合法商人。
隆庆皇帝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百姓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为此,隆庆皇帝开放了福建漳州府月港,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
督饷馆对民间海外贸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
值得一提的是,对倭国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倭国,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一百万两?”万历皇帝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冷冷地望着李宏宇说道,“你是说,朕派往那里的税监给贪墨了?”
“皇上恕罪,臣万万不是此意。”
李宏宇知道为了收取各地的税收大明的皇帝往地方上派遣了不少宦官当税监,因此他自然不能把海关税收少归结于税监了,沉吟了一下后说道,“臣的意思是民间走私猖獗,如果能大力整顿,每年一百万两的海关税银不再话下。
“自太祖皇帝起,历朝历代的天子都极力缉拿海上走私的商贩,多少官员派去缉私皆无功而返,成效甚微,你有何德何能竟敢夸下此海口?”万历皇帝的眉头再度皱了皱,冷冷地问道,认为李宏宇太过浮夸。
“皇上,臣不敢与先辈相比,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给皇上分忧。”
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然后有条不紊地说道,“依臣而见,整顿海上走私宜疏不宜堵,只要善加引导必能产生奇效。”
“臣之所以敢夸下海口说收取海关税银一百万两,是因为臣遇上了隆庆爷开启海禁,使得引导民间海外贸易成为可能。”
说着,李宏宇语峰一转说道,“其实,在微臣看来,由朝廷主导的海外贸易才是正途,虽不说完全杜绝海上走私但至少可以极大压缩其生存空间,届时不用咱们动手那些正规商贾也会举报走私的商人。”
“由朝廷主导海贸?”万历皇帝闻言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随后摇了摇头,面无表情地望着李宏宇说道,“此事说起来容易,要想达成谈何容易!”
显而易见,走私的利润肯定要远大于朝廷主导的海上贸易,走私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那些走私的商贾与地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打击他们谈何容易。
可如果不能堵住海上走私通道,又有多少商贾会响应朝廷的号召出海经商,进而规规矩矩地交纳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