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一样的。而且我也正有此意。所以我才会这么急着来找你。正好下一本刊物就要印发了,我为什么不借着这本刊物和这位不愿意暴露姓名的同行做一次隔空辩论呢?”杨文勒提议。
严教授连连点头“主意不错,但是,这篇论文谁写?”
杨文勒被卡住。
这的确是个要紧问题……他来找教授就是这个原因。
他其实自己也有不少疑惑和不认同,但他不敢写这篇论文。
作为一名学者的敏锐感官,让他能够看出写这篇论文的那位同行,有着极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可怕的逻辑严谨性。而且他那字里行间显示出的毒舌文风,也让杨文勒心生畏惧。
他心里很想反驳这篇论文提出来的诸多观点,但他几乎能够预想到,论文发出去之后,会被这位同行贬得体无完肤。
杨文勒作为国内知名大学的经济系主任,面子问题还是很重要的。像这样丢面子的情况,至少在现阶段,他作为国内经济领域学术重建的精神领袖之一,是丢不起这样的人的。
很显然,杨文勒意识到的事情,严教授也明白。刹时就觉得这个来找上门的晚辈,有点不厚道呀。他这么大年纪了,不能为了一篇论文晚节不保吧。
两人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杨文勒和严教授面面相觑,都不肯做出让步。最后,他们决定甩锅。
杨文勒将这篇论文抄写了遍,然后影印了数多分,广泛的在同僚之间散播。希望能有功底扎实又不怎么在乎脸面的活雷锋出现。
可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每个人看到这篇论文都无比的惊诧,表示自己有很多疑问和不赞同。可最终还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要写这篇论文。
大家既然能被聚集到这所顶尖的大学,实力多多少少还是有的。这让他们能够十分清晰的看见自己同这篇论文作者实力之间的天渊之别。
他们不会这么傻,把自己的脸丢在地上为别人做嫁衣。
而且还是在现在这种保守的七八十年代,学术风气完全没有后世这么开放。如果要是在一本全国级的论文刊物上出了大洋相,这个笑话可以被人笑上一整年,甚至更久。
无奈之下,杨文勒只能把所有对这篇论文有兴趣的教授和讲师都召集起来,成了一个学习小组,专门一起讨论。八个人齐心合力,和写上一篇论文,同样以佚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