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0节</h1>
“少爷,该暮食了。”管家进来,身后跟着三个端着东西的丫鬟。
“哦,暮食,对,暮食。”李季阳这才想起来,秦人只有早晚两餐,分别称为“夙食”“暮食”。
“来人,摆餐。”管家一招手,这三个女人就端了东西上来。
秦朝的时候,吃饭实行分餐制,不是一大家子人坐一起吃,哪怕是百姓,也都是一人一份。
且每人都要跪坐在席子上面,食物摆在各自面前那张低矮的“案”上。
李家好歹也算是个贵族,小贵族,贵族有贵族的谱儿,吃肉也不能直接用筷子从鼎里夹,得用一把尖勺一样的“匕”插在肉上,将肉从鼎里取出,再像西方人那样把肉放在青铜砧板上,用小刀切开,再蘸调料吃……这就是李季阳今天的晚饭。
“给兰奶母的暮食呢?”李季阳想起里头那个女人,好歹是乳母,得给好好补一补。
“这是给兰奶母的暮食。”一个丫鬟端出来一个脸盆一样的食鼎,里头最上头是一块烤牛肉。
李季阳拿小匕首翻了翻,烤牛肉下头是半鼎的稷米饭,还有一些野菜。
那么一块牛肉,看着有点可怜,李季阳直接从自己面前的鼎里,扎了一块烤肉放到里头,旁边是个小浅碗,他就拿着勺子,给盛了一碗肉汤摆在一起:“这些,送进东内侧给兰奶母吃。”
“诺。”女婢端着东西进了东内侧。
管家看的啧啧称奇,这兰奶母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啊!
第21章 计时的工具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严格的守孝制度,因为连食物都不多,守孝的时候又只能吃素,哪有那么多素可以吃?
且这个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并非后世独尊儒术。
所以很幸运的,李季阳不用给人披麻戴孝,更不用吃素。
但是,这肉的味道也不咋地!
有点软,可能是九分熟?
李季阳龇牙咧嘴的吃着他到了秦朝之后,第一顿像样的晚饭,那两天他喝的都是肉汤,也没喝多少,还给了纯雅一顿。
纯雅跟着管家过来的,正在伺候他吃饭,屋里头,兰奶母吃的十分香甜,以前不敢想的饭食,现在竟然吃到了!
而旁边还有个丫鬟,看着她吃,自己直咽口水!
可李季阳吃的有点别扭,关键是这炙烤牛肉,就放了一点盐巴,哦,可能还有别的作料?
他没怎么吃出来,但是味道真心不太好,牛肉的味道虽然不浓,但是也不淡啊!
吃了两口他就吃不下去了,看到管家站在那里,干脆把东西往前一推:“你吃吧!”
依他的观察,这点倒是可以有。
果然!
管家欣喜若狂的一个跪地姿势:“诺!”
然后美滋滋的凑了过来,吃的津津有味,李季阳看的就差两眼翻白了,他虽然对秦朝很向往,但是真到了这里,他就觉得自己是叶公了。
一顿饭别别扭扭吃完,天也快黑了。
不用说,夜生活是别指望了,就他如今这“返老还童”的小身板子,啥生活都白搭!
电灯电话没有影儿,蜡烛灯火也一样。
这时普遍的照明材料还是动物脂肪,那个时候也不叫脂肪,叫“膏”。
由于纯度不高,烧起来往往有臭味,所以有条件的人家会给灯膏里加香料,这就是楚辞里说的“兰膏明烛”。
膏盛在一种陶制的器皿“登”中,需要掏出打火石“燧”,敲出火星把它点燃。
影视剧里的那些油灯,都是改良过了的,真正的“登”,李季阳只见过陪葬品里有不少,这明器还是头一次见到。
点燃之后,李季阳就闻到了一股羊油味儿!
我勒个去!
看看角落里那个壶,里面盛着水……不,大家千万别多想,那不是夜壶,而是当时的计时工具,叫“漏壶”或“漏刻”,是利用滴水来计时的仪器,都是家境不错的人家才有的。
李家明显家境非常好,普通人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没有计时工具,不知道时辰。
同样因为没有多余的膏脂来做照明,所以也不点“登”。
它外形大体是个壶,里面插入一根有刻度的标杆,标杆下面用一块小木片托着。人们将壶内灌满水,像花盆那样在壶的底部开个口,使水一滴滴流走;或是让它一滴滴地接水,直到整个壶都盛满。插在壶里的标杆会随着水位的升降上下浮动,不同位置的刻度就可以标示不同的时间。
这个计时工具并不精准,但是在古时候已经很有用处为了。
秦朝已有十二时辰,名字都很好听,李季阳自己盘算了一番,得出以下结论:鸡鸣丑01∶00—02∶59平旦寅03∶00—04∶59日出卯05∶00—06∶59食时辰07∶00—08∶59莫(暮)食巳09∶00—10∶59日中午11∶00—12∶59日失(昳)未13∶00—14∶59下市申15∶00—16∶59舂日酉17∶00—18∶59牛羊入戌19∶00—20∶59黄昏亥21∶00—22∶59人定子23∶00—00∶59
第22章 想象了一下
另一种时辰名称来自天水放马滩《日书·生子》,不过这是十六个时段:平旦、日出、夙食、莫(暮)食、日中、日西中、昏则、日下则、日未入、日入、昏、夜莫(暮)、夜未中、夜中、夜过中、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