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画了,不画了!”在描过两笔之后,徽宗赵佶将笔放在一边,摇头道:“前些时日西北大败,朕实不心安,也不知道童贯是怎么搞的,到现在也没送上个准信!”
一旁的赵楷忙回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父皇的龙体才最为重,何况我大宋西军骁勇善战,他日必将扳回此局!”
接过小黄门递来的绢子擦了擦手,徽宗赵佶问道:“乐天的后事都办妥了罢?”
“妥了!”赵楷忙回道,却又欲言又止:“只是……”
“吞吞吐吐的作什么?”徽宗赵佶横了一眼赵楷。
赵楷回道:“乐天后事办的很是风光,汴都城的不少低级官员与太学生也去了,便是连汴都城绝大部分的的名伎也去了,而乐家又尽是女眷,儿臣为了避嫌才没有去!”
“这般风格倒也配乐天那大宋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声!”徽宗赵佶生性风|流轻|佻,对于这些事情自是喜闻乐见,不过又点了点头与赵楷说道:“你做的很对,毕竟要顾及皇家威仪!”
说完,赵佶又是一叹,自言自语道:“朕对道法颇有研究,更是涉猎面相之术,朕却没发现乐天那小子有短命之相,怎么好好的一个人就没了呢!”
“论我朝当前年轻官员里有办事能力,乐卿当为首屈一指,乐卿之死实也让臣儿扼腕叹息!”赵楷也是叹道。
说话间,赵佶、赵楷父子心中各有所想。赵佶想乐天钱塘为官时做出的种种政绩,那一箱箱从杭州运到汴都的金银,还有那一个个被剿灭的海贼逆叛,更开办了天下最大的票号,成为自己的钱袋子;而赵楷心中在想当初以知乐天之名而用乐天之才,后来乐天每做一桩事都是在替自己在父皇面前争宠,更助自己打残了太子一党。
父子二人不禁有些唏嘘。
好半响后,徽宗赵佶才叹气道:“乐天若不死,二十年之后,必居国之宰辅!”
……
“陛下现下在做什么,心情如何?”走到徽宗精舍前,邓洵武低声向守在门外的官宦问道。说话的同时,从袖中摸出一块银锭子。
“这怎么好意思呢!”没了根的宦官们心中人剩下钱,那小宦官看钱眼开,又做推辞状。
伸手将银锭子递到小宦官的怀里,邓洵武笑而不语。
开开心心的收了银子,那小宦官回道:“陛下在临摹字画,这几日因为西北之败,心中有些不豫!”
点了点头,邓洵武将塞在袖中的捷报拿了出来,面上露出一副狂喜之色,叫道:“陛下,陛下,捷报,还有喜事呐……”
不需小黄门向里面请示,也不需要小黄站来传旨,邓洵武显的极为违制的推门而入,口中狂呼道。
刚刚收了邓洵武的小黄门被邓洵武吓了一大跳,想要伸手阻拦,邓洵武己经进了房间。
看到邓洵武这种模样,令徽宗赵佶父人对视了一眼,眼中俱都有些惊讶,但大宋君王有优渥文官的习惯,自然不会治邓洵武什么罪名,只是问道:“有何喜事,将堂堂的枢密使欢喜成这副模样?”
“陛下,西北大捷,而且刘法与乐天二人并没有死!”挥舞着手中的捷报,邓洵武一脸喜色的说道。
“嗯?”闻言,徽宗赵佶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这是童太尉从西北传来的捷报,请陛下阅览!”说话间,邓洵武双手将捷报奉了上来,同时又说道:“陛下请恕僭越之罪,臣乍听闻西北捷报失了礼仪,还请陛下责罚!”
接过捷报,赵佶没理会邓洵武,面是反反复复的将捷报看上几遍,面上有喜色的同时也有几分疑惑之色,与旁边的赵楷说道:“前些时日皇城司从定边军传来的消息,不是刘法、乐天二人在统安城大败己经命悬一线,怎么这又在震武军大败夏贼察哥,获马匹辎重两万?”
接过父亲赵佶递来的捷报看了一遍,赵楷面容上也有些惊愕,“父亲,皇城司的消息素来精准……”
“陛下,纵观古今天下兵事,反败为胜的战例比比皆是,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刘法又素以勇武而为夏贼畏惧,故反败为胜并非难事!”
徽宗赵佶不是蠢人,忽然间意识到了什么,哼道:“这个童贯莫非只报喜不报忧,尽捡胜仗往朕这里禀报,西北打的那些败仗朕也没听闻过几次!”
闻言,邓洵武眼底不禁露出几分笑意。
“邓卿,命童贯速回东京,朕要当面质问于他!”赵佶怒道。
邓洵武忙回道:“陛下,按枢密院原本制定的战略,此时西军正在处于对夏贼的攻势进程中,童太尉一时是无法脱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