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三百三十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h1>
相对而言,那些东印度公司所属的印度步兵表现就要差一些,这些和清军士兵一样抱着头巾的印度士兵尽管也能和英法的本土士兵们一样继续前进,但是只看士兵的神情神态就可以发现,他们害怕了。︾︾,
和他们有着同样表现的还有法军中的印度支那仆从军以及北非殖民地军队,这些英法两国殖民地的军队虽然都经过了晚上近代化训练,军队内军官也都是英法两国的军官,但是仆从军再怎么用也还是仆从军,战斗力虽然过得去,但是和英法两国的本土军队还是有些较大差距的。
那些英法两国的本土士兵们可以心态轻松的冒着炮火发起进攻,但是那些协同作战的殖民地军队却是虽然也跟着进攻,但是心理素质就要差许多。
而战争这东西,如果双方的武装装备以及训练体系相当的情况下,那么士兵的素质就会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了。
距离近,更近了,当英法联军进入到大约八百米距离时,中华军最后六磅骑兵炮也是开火了,他们并没有使用榴弹或者榴散弹,而是直接发射的实心弹。
沉重的实心球炮弹从天空落下,然后落入一个个步兵方阵中,从坚硬的地面上跳下又落下,如果运气好的话,一枚炮弹足以贯穿一整个步兵连的纵队。
只需要两三枚炮弹的准确命中,就足以击溃一支步兵连。
不过中华军的炮火虽然猛烈,但火炮的数量到底不算多,各种口径的火炮加起来也不过数十门而已,远远比不上对面的联军火炮数量,要知道对面的联军火炮总数可是超过了上百门之多,而且相当多一部分都是从战舰上拆下来的大口径火炮。
联军的炮击规模是要远远超过中华军的炮击力度的。
唯一不同的是。作为进攻方的联军的步兵们在进攻时,遭到中华军的炮击不能获得掩护,从而损失较大,而作为防守方中华军第六军的步兵们却是一直躲在战壕和防炮洞里头,虽然头顶上不断落下炮弹,但是除非榴弹炮直接落入战壕内。或者是在他们的头顶上直接爆炸,要不然的话炮击的效果是比较有限的。
在双方的炮声隆隆中,联军的步兵已经是越过了五百米的警戒线,然后发起了全面的冲锋!
就和吴淞之战的时候一样,面对面对躲在壕沟和胸墙之内的敌人,这个年代的步兵们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直接冲上去肉搏。
当然了,联军也不会傻乎乎的从正面进攻,这第六军的正面防线也不过三四公里而已,他们完全可以派遣部队绕过一段距离。然后从侧翼发起进攻。
所以就当主力部队发起正面猛攻的时候,在右翼方向上,一支大约五千余人的英法联军士兵是小跑着绕过了第六军的正面方向,然后从侧翼冲了上来。
从天空上来看,就可以看见英法联军以正面、侧翼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进攻态势,整个进攻宽度大约三公里左右。
面对英法联军从右翼发起的侧面进攻,施清瑄当即就是命令第八步兵师抽调一个步兵团增援右翼。
侧翼。正面,此时炮声彷佛已经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联军士兵们发出的叫喊声,他们叫喊着各种口号,在军乐队的鼓点声中挺着刺刀冲了上来。
而当他们越过三百五十米距离的时候,正面防线的中华军军官们已经是相继下达了命令:“开火!”
下一瞬间,整条防线上的中华军士兵们开始了射击,那些四磅的步兵炮也是同一时间加入了炮击。
三百五十米的射击。哪怕是对于线膛步枪而言其命中精度也是相当低下的,更别说第六军使用后装步枪后,执行的步兵战术已经抛弃了齐射,是采用自由射击。
也就是说,战斗开始的时候。军官下令开枪,接下来士兵们就可以自由装填,然后选择目标瞄准射击,不用和前装枪时代一样,要等待全部士兵装填完毕后进行齐射或者轮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