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在这个问题上不欲说的太多,最后道,“指望自下而上的去改变这样的环境,三百年也未必成功,朕不能坐着等。所以,还不如自上而下,能改多少是多少。”
“而且,将来我打算沿着辽西走廊,逐步将关外开放,减轻内地的人口压力。将来,我是说将来,过十年,或者二十年,是派一个男人带着什么都不懂的全家人过去好,还是派都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去做事的男男女女好?”
“将来还要改革农具,关外还可以用大量牲畜种田。还有,还有些想法不知道能发展到哪一步。”胤禔笑道:“关外需要一批明白自己为什么去那的人。男人、女人,都是人。”
自明末清初战乱,看上去死伤惨重,可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的人口清查,当时人口就破了一万万。依照原本的历史,玉米和番薯的种植在乾隆末期才算大面积推广,但在那之前,人口已经暴涨了。
他们的手段是不停的鼓励垦荒,下大力气去推广农具和经验得出的有效种植手段,康熙当初在畅春园试验田,就是这种办法,胤禔自己也做过。
但纵然如此,等到清朝中晚期的时候,如汪士铎这种关注人口问题的学者,面对人口的大幅增长,所能提出的最主要的解决方式也只有:利用战争,消灭“过剩人口”。
当人口超过土地承载的时候,战争是必然的的,但要保证这种战争有意义,能带来确凿的利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如果西北暂时没有大规模战事,胤禔也会在十年之后开始一系列的征伐。
“但是,关外的确很难让人适应。”道琴早就将伺候的人打发走,这里只有他们夫妻俩,她亲手收拾了画卷,对胤禔说道:“皇上如果这么做,必定会有人偷奸耍滑,有人会阳奉阴违,先帝在世之时,也想过整顿旗务,那会你就说了,谁不愿意过好日子呢?”
关外苦寒,这也是事实,胤禔点点头:“所以才要慢慢来,从辽西开始,随着垦荒的土地越多,自然就会有人往关外腹地去了。当年我跟随先皇去祭祀长白山,最远到了黑龙江,那里也不是不能生活。”
“嗯,皇上的意思是,陆续让人接受女人也一样能做许多事情,关外乱七八糟的规矩原本就少,越多的女子明白如果她们为朝廷效力,能够得到回报,那她们自然就会依照皇上的旨意去办事。”道琴明白了,都说枕头风厉害,其实无非是说两个人结合成亲密利益共同体,有些事情必须要商量着来。
这自然是极大的力量,不可小觑。皇后突然想明白一件事:“之前说要给苏日格择婿,不会选蒙古台吉,是不是就因为这个。将来,皇上打算让苏日格带着夫婿,去盛京,或者更远的地方么”
你觉得呢?胤禔反问,“就想着将来她的前程,还有关外交给谁统筹合适。”
孩子都是道琴亲生的,作为母亲,她从母亲和皇后两方面,理性又感性的去思考,这么安排也是最合适的。否则,弘晗不可能常驻关外,若是交给弘昱或者其他儿子,皇后心中非常不安。
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骨肉阋墙,闹的不可开交,而苏日格……苏日格是个聪明的孩子,父母暂且只能给她这么多,就看她能不能抓住,这个道理她会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