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对师徒叙话的功夫,胤禔正抽空在渌水亭和容若、顾贞观小酌。今年夏天吴兆骞回到江南家乡,前几天托人梢信过来,说朱彝尊去世了。
“故人陆续凋零,吴先生身体欠佳也有些日子了……”容若道:“若不是想到先生满心叶落归根,无论如何也不想送他回南,让人不放心。”
吴兆骞走的时候,容若随驾在南,是揆叙一路将吴兆骞送到了通州。要不是老先生一直劝他回来,揆叙怕是要坚持将他送到江南去。
顾贞观已是年过花甲,却仍然眼不花、耳不聋,闻言道:“汉槎多年颠沛流离,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晓得,想要归家……亦是人之常情。生老病死皆有定时,我们也不要多想了。”
“我等不及先生通达。”胤禔敛容道:“总算吴先生得偿所愿,咱们倒也该为他高兴。朱先生去世的消息,曹子清也奏报给了汗阿玛,前些时候我在御前也听说了……汗阿玛心有戚戚,还提到了高士奇。”
提到高士奇,容若就道:“夏时在南边,皇上还提到了徐氏兄弟,说如今朝中学者,论起学术功底,少有比得上他们的。还召见了高士奇,当时我不在场,听子清说,似乎皇上有意令高士奇回京做官。”
“……老爷子这是回忆往昔?”
这不是不可能,早年康熙网罗一帮子学者陪在身边,固然有笼络江南士人的目的。但看他对高士奇、朱彝尊的态度差别,和他喜欢容若、曹寅就能看出来,“合得来”也是康熙对近臣的一大标准。
如果为人高古,那么康熙也乐意捧着对方,尊敬对方。但论起亲近,还是那种有分寸、聪明,年纪相差无几的人更得他的欢心。
胤禔的话得到了容若的赞同,反正康熙喜欢的大臣永远不会离朝堂太久,大家都习惯了。
“当年侍奉在皇上身边、江南出身的士人不多了,召回高士奇倒也不奇怪。”顾贞观想了想:“皇上也是个怕寂寞的人,明相说前些日子会试的时候,还让揆叙公子也跟着写了文章?”
提到这个,胤禔也一脸高兴:“那天揆叙表哥当值,汗阿玛也是提起了当年,又说二表哥得吴先生启蒙,又跟着您二位读书,文章也该做的不错,就命他当场依题写出文章来。”
“皇上看过,就说揆叙文章倒也看得过眼,可见是多年在学问上没有懈怠。”容若接着道:“前两天皇上透出口风,想让揆叙去翰林院做侍读学士。”
“揆叙表哥是二等虾,现在也并无战事,若是继续留在御前,不过是熬资历罢了。”胤禔道:“去翰林院做侍读,也是侍奉在皇上身边,舅舅也觉着这是好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