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连敏去后院抹了把脸,回去继续看孩子。
后院有棵大槐树,午后这段时间太阳是晒不到的,比光秃秃的前院要凉快得多。
一般这个时间,顾家人就爱搬着凳子来后院,边乘凉边做手边的活计。
昨天分了六十斤猪肉,炒了两斤,上午又剁了十来斤的肉馅,剩下的五花肉全被抹上盐和调料粉腌上打算做成腊肉。
因为现在是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所以比秋冬腌腊肉的时候多放了一倍的盐,放进大瓷盔里,搁在厨房隔壁的隔壁的一间屋子的角落。
每日去翻倒一次,等上六七日的功夫,再搬出来挂在通风处,用烟熏上几回,这腊肉算是制成了。
晌午吃过面条,桌凳就放在了院里没搬进厨房,等睡一觉醒来,上面落了一大片白色的槐花花瓣。
姜糖推着顾连珹出屋,正好一阵风吹过来,槐树晃了晃,一片片花瓣扑簌扑簌掉下来。
姜糖深吸一口气,仰头看着槐树上盛开的簇簇白花,吸了吸口水,问顾连珹:“你不是说,等槐花熟了,就可以做槐花鸡蛋饼、槐花酱、凉拌槐花了吗?”
“对了,你还说槐花晒干了可以泡水喝,放一勺蜂蜜,喝起来甜滋滋的。”
顾连珹抬头瞧了一眼,确实熟了,“等老三晚上下工回来,让他爬树去拧几串下来。”
徐静芳去厨房看了看面团,拿了块抹布,再出来就看到俩人,她笑道:“糖糖,咋不多睡会儿?咱馅儿还没剁好,一时半会儿吃不上丸子。”
姜糖弯着眼睛笑了笑,“娘,我出来给你帮忙的!”
徐静芳那抹布扫了扫四方桌上的槐花,闻言道:“成,那你帮娘把连珹推去后院,今儿个咱们在后院起灶炸丸子。”
“起灶?”姜糖根据字面意思猜了猜,“就是在后院建个新灶啊,娘?”
徐静芳点头,解释道:“炸丸子得冒油烟,怕把房梁熏坏了,我就打算在后院起个灶,那儿还凉快。”
“我把桌子搬过去,到时候想吃啥馅儿的,直接在后院菜地里薅,让连珹给你剁出来。”
顾连敏这时候又钻出来插话,“娘,我要吃香菇丸子!”
“成,娘给你炸!”徐静芳把抹布一捋,往肩上一搭,一个用力就把四角桌搬起来,绷着劲儿朝后院去。
姜糖下意识想搭把手来着,但随即反应过来她现在能端起碗来吃饭就不错了,帮徐静芳搬桌子的事情道阻且长。
顾连珹想起姜糖昨天说想吃豆腐,跟顾连敏喊道:“小敏,你去厨房挖一瓢黄豆,去前头秀英婶子家换块豆腐。”
顾连敏脑袋缩进去,把小六叫醒,让她照顾孩子,自己穿鞋出来,“就换一斤吗?”
顾连珹看了姜糖一眼,见她满脸写着‘想吃’两个字,想了想道:“换两斤吧。一斤跟肉馅拌在一起做成豆腐丸子,一斤可以炸一筐豆腐泡,以后炖鱼汤炖菜吃。”
他嘱咐顾连敏,“你记得多舀一层,换几碗豆浆回来。”
两斤豆腐加几碗豆浆,听着好像有点儿多,姜糖问顾连敏:“我跟你一去吧,帮你拿东西。”
顾连敏眨了眨眼睛,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小声道:“谢谢大嫂。不过我叫小五帮忙就行了。”
姜糖:?
趁顾连敏去厨房里面舀豆子的时候,姜糖看着她的背影,拍了拍顾连珹的肩膀,“顾连珹,你有没有发现小敏这两天有些不对劲儿?”
就算诚心感激她救了大双胞胎,也用不着这么小心翼翼吧?
顾连珹摇头,“挺正常的。”而且昨天你就问过这话了。
姜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顾连珹这个做大哥的都没觉出不对劲儿来,那应该没有大问题才对。
顾连敏端了两只大瓷碗,一只里面装了黄豆,放在窗沿上,去屋里把小五叫醒,两人出门去了秀英婶子家。
姜糖推着顾连珹去后院帮忙炸丸子。
徐静芳又去了两次厨房,把案板、菜刀、锅碗瓢盆啥的全搬来了后院。又去房子后头挖了几桶黄土回来,浇上井水打算盘灶。
顾连珹坐在他的专属位置(轮椅)上,拿着菜刀切笋丁剁蘑菇,一边等着姜糖把菜送过来。
姜糖在菜地里面转来转去,胡萝卜拔两根,番茄摘几个,蒜青掐一把,南瓜也抱了一个,两手都收获满满,她才迈出菜地,去井边打水洗干净。
一边洗姜糖一边跟徐静芳和顾连珹说话,“娘,我们要不再炸一个南瓜饼吧,软软糯糯的,肯定特别好吃!”
徐静芳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她抬起胳膊擦了擦脸上的汗,长舒了口气,“正好厨房发着面呢,等会儿小敏回来,让她给你弄这个。”
姜糖笑眯眯点头,得寸进尺道:“有了南瓜饼,不如顺便再做一个紫薯饼?”
“成,但是不能炸太多。”徐静芳道:“现在天气热,东西放两天就坏了。”
把摘的菜洗好,姜糖送去给顾连珹,他已经拌出了三个馅,一个香菇馅一个笋丁馅,还有一个纯肉馅。
顾连敏跟小五也端着豆腐跟豆浆回来,“娘,秀英婶子家新做了豆皮,她送给咱家一小片说让大嫂尝尝。”
徐静芳把土灶的内外壁抹平,闻言头也不抬,“给你你就拿着,你三婶子晌午不是送了一筐玉米嘛,让小五再跑一趟,给两个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