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去医院的路上,沐红玉心情很放松。她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而且是真心理解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
这份轻松快乐在走出研究所范围后慢慢被沉重取代,路上来来去去的不知道多少一看就知道是病号的人,看来今晚上的工作不比下午轻松。
到了二食堂,三姑她们已经在清洗晚餐的碗筷,见到沐红玉后期期艾艾说了个事情。
原来,真像是段崇文猜测的那样,钱三姑之所以这么大方,是二食堂的主任私底下授意的。理由有点不好说出口,二食堂主任妻子去年因病住院,厂医院那时候检查设备不太行就送去了县医院。
当时有个桂花乡的男人在隔壁病房,一来二去的,主任和那男人的妻子就一起结伴买菜送饭等等。对方的丈夫先去世,主任还去随礼的,后来主任的妻子也去世了,两个人一个鳏夫、一个寡妇,走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只是两人都是配偶刚死,总不好直接成双入对。
本来计划着等春耕后就说开的,谁知道这场倒春寒一来,寡妇一家子都患上的重感冒。昨天他出去看了一眼,着急得不行,今天厂里出现了沐红玉这么个救星,中午他就把钱三姑给的一盒荆防败毒散给送去了,可一饭盒中药汤一人只能喝一小碗,症状倒是减轻了,但要治愈肯定是不够的。
二医院下午又是轰轰烈烈一番操作,看病拿药都需要登记,而且还优先满足重病条件。这位主任自己能走能跳的,户口本子上又只有他一个人,亲人都不在身边,又怎么可能拿到药呢,这才让钱三姑想办法和沐红玉搭上话,看能不能走一走沐红玉这边的后门。
后门沐红玉是不愿走的,但听钱三姑说起外面的病情还是很严重的她也上了心。进医院后就和两个医院的院长商量着,她带着厂里的介绍信出去找一找厂子临近的两个公社问一问,要是人家相信她的话她就给人留一个方子,大丫和二丫正好也都熟悉了荆防败毒散和葱豉汤的配方,她再针对病情写两个容易找到药材的方子,应该就能够应对了。
一厂区和研究所的病人和二厂区差不多,中药汤已经熬制好,只需要把病人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再确定用什么药。这一点有了下午的经验,两个医院里的医生已经能够很好配合并执行了,目前差的就是药材,明天下午怕就要告罄了。
管委会的几位领导连忙开了会,给沐红玉出了证明,还派出了厂里另外一辆汽车载着沐红玉和大丫、二丫分别去了附近的桂花公社和兰花公社。汽车跑得快,农村人的作息也不像城里这么早,她们先到最近的桂花公社,再去的兰花公社。
农村乡医院和大队医疗站条件就更简陋了,两边公社的干部们正愁得不知道怎么办,沐红玉就带着帆江厂的介绍信到了。沐红玉并没有说她自己的身份,只说是医院员工,按照领导的安排给公社送药方以及能够帮忙辨别药材的小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