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由老天爷写下的命数,无人能更改。
“陈岭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后,我只能带他回到这个生养他的地方,好借助龙气重新平衡阴阳,同时通过学习术法吸收灵气,促使昆仑胎和魂魄更好的融合。”
而昱和山也因为丢失的灵气复返,重新焕发生机。
赵迅昌抬头看向小徒弟:“让我没想到的是,那只夷会在失踪多年后化魔,更加没想到他居然又盯上你。”
他愧疚道:“是我大意了。”
厉鬼从魙成夷,由夷化为希,最后希死无形成为魔,这其中过程的艰险痛苦比地狱酷刑有过之而不及。那不仅仅需要残酷的自我折磨,还需要最强的意志和执念。
没有人能料到,夷居然能熬过那万般折磨存活下来。
在陈爸爸带着黄表纸离开后,赵迅昌的追踪仍旧没有结果,他也就自然而然的认为,那只夷或许已经死在了化为希的过程中。
陈岭想起当初城隍说的话:“爸爸说,村长说有专家到村里检查过土壤,我猜那些专家应该就是特调部的人。夷就是那时候跟上李道玄,潜伏在他身体或者附近的。”
否则没道理李道玄一个好好的正常人,不跟着同事去查看昱和山,反而在潭水边静坐了三个小时。
那三个小时里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只有他自己知道。
赵迅昌摇头叹息,说到底,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多少有他的责任,若是他当初继续追查下去,没准就真的查到青玄观头上了呢。
陈岭见师父叹息不止,心知他是在愧疚,道:“师父,青玄观里住着不少高人,连他们都没发现,只能说明当时那只夷已经成功化希。无形无声,与空气没有区别了,除非它主动现身,没有人能发现它。”
赵迅昌抬手摸了把小徒弟的脑袋:“臭小子长大了,还知道来安慰我了。放心吧,我可不会钻牛角尖。只能说,都是命吧。”
说到李道玄,不可避免的会让人想起江域。
陈岭眼神黯淡了下去,低声问道:“师父,你在地府有熟识的阴差么,我想问问江域的情况。”
江域自出现开始,就总是陪在他身边,让他觉得这个人似乎永远不会离开。
可当对方真的离开后,陈岭才茫然无措的发现,自己对江域的了解太少了,他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被老天爷针对,不知道他如果不见了,自己该去哪里找他……
更加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见到他。
赵迅昌敛眉道:“我跟下面倒是有一点点小交情,不如请那鬼神上来问一问?”
第156章 昱和山03
赵迅昌的房间里, 清香、蜡烛、纸钱、请神用的黄表纸…… 应有尽有,材质上乘。
不等师父发话,陈岭已经主动把这些东西从屋子里抱了出来, 按照请神的规矩将它们摆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师父,已经布置好了。”陈岭站在一旁, 眼睛期盼的望着赵迅昌。
照往常来说, 此时早已经是赵迅昌呼呼大睡的时候了,可今晚事多, 他虽然已经犯了困意, 依旧强打起精神打算开坛请神。
陈家夫妻俩没见过这种阵仗, 安静地站在一边不敢说话,却又忍不住好奇,紧张地伸长脖子望着石桌方向。
赵迅昌几岁时就进了龙虎山学习术法, 三十多岁离开后一直漫无目的的四处行走,顺道替人捉鬼消灾。他虽总是板着脸,为人还算亲和, 对鬼怪的态度也与旁人不大相同。
在他这里,只有好坏之分, 没有人鬼之别。
若是个好鬼, 赵迅昌会拉着鬼聊天沟通,协商后便帮他去地府投胎。
若是遇到恶鬼, 他下手毫不手软,一律赶尽杀绝, 不留后患。
他这样的处事方式, 让地府的阴差鬼神对他印象不错,尤其是最爱凭喜好办事的夜游神。
夜游神共有十六个,他们个子不大, 总是手挽着手出现,负责巡视阳世夜间,监察善恶。但他们有个毛病,爱恶作剧。
初次打照面,便是因为夜游神捉弄农家小孩儿,吓得孩子一到半夜就哇哇大哭。
赵迅昌经过的时候,小孩儿已经连续半个月,一到夜里就嚎啕大哭,眼睛里满是惊恐。
当天夜里,赵迅昌便摆好阵法,等鬼自己上门。
谁知道一番收拾后发现,那根本不是鬼,而是夜游神。
十六个夜游神被揍惨了,手也不挽了,垂头耷脑地站成一排,抽抽噎噎个不停。
赵迅昌头大,谁能想到这夜游神会这么调皮,好好的巡视工作不去干,非要来吓小孩儿。
他好说歹说,最后实在无法,亲自找来扎纸师父,棒棒糖、碰碰车、小朋友的西装、ipad、开封菜全家桶……只要是能哄小屁孩儿开心的东西,他都麻烦师父帮忙做了一份。
大概是贿赂的东西太诱人,夜游神们不哭了,还冲赵迅昌说了声谢谢大叔。
从这以后,赵迅昌与夜游神结下了“友谊”,有事情需要麻烦对方,繁琐的请神工序可以免,小朋友爱吃爱玩的东西绝不能少。
所以当他看见石桌上的东西时,摇头叹了口气,冲着小徒弟说:“等等。”
他回到房间,从床底拖出来一个箱子,箱子里装满了纸扎的祭品。
看见师父拖了个大箱子出来,陈岭愣了下,连忙走过去帮忙把箱子搬到临时的“供桌”前。
赵迅昌叉着腰喘了几口,大手一挥:“闪开。”
他点上蜡烛,引燃了符纸,脚尖将盖住的箱子踢开,嘴里念起了请神咒。
陈岭清楚地听见,咒中所请的神为夜游神。
请神咒一遍一遍不断念着,第七遍时院子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外面飞进来的落叶被风卷起来打着旋。
陈岭发现,随着咒语临近尾声,落叶的运动轨迹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快得无法看清样子,只剩残影。
赵迅昌喊出最后一句:“急急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