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本来只是怀疑,看到青松急慌慌的辩解,笃定了心中猜测。暖意再次涌上心头,她没有拆穿这个善意的谎言,柔声说:“好了,一个人吃饭胃口不好,婆婆,我们四个人一起吃吧。好久没有像在清流镇那样,坐在一起吃饭了。”
她这么一提,三人眼中全露出怀缅之色,还有哪家主子,像他们家小姐这般心善。和下人坐在一起吃饭,从欺凌虐待下人。
汪清直摇头,拒绝到:“今时不同往日,我们怎能和小姐同桌呢。”
“好了,汪爷爷你再这样说,我就生气不吹了。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还要扫我兴致不成。”
刘婆婆在旁边打圆场说:“既然小姐不嫌弃你我,我们就陪着小姐吃一次饭,老头子也别那么迂腐,让人笑话了。”
四人既然说定,在花厅中摆了一桌小小的宴席。能和仰慕的人再次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青松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小姐的笑靥离他那么近,近的竖起耳朵,就能听到她的呼吸。饭桌之上,辛夷感受到久违了亲情感。
他们的心意,她一直都懂。背井离乡之后,天南海北总有这么几个人,毫不动摇的站在身后,辛夷为此庆幸。
兴许是心中愁闷,辛夷难得喝了两杯薄酒。她本不胜酒力,略喝了几杯后,晚上睡得格外沉稳,一夜无梦,也不必再为柳元景纠结。
平京城中,辛夷臆想中盛大的婚礼,并没有举行。辛夷离开那日,柳元景没有亲自送到离开,但他坚信,总有一日,他会亲自将她接来。
向来不喜与人交际的柳元景,为了解掉这门亲事,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在达官贵人之中交游。他的所有目的,不过是为了有朝一日,他借故推去婚事后,有人能在圣上面前为他美言。
机会固然需要人来创造,有时老天也会赐下机会。当大华国周边的恭奴族越过边境前来骚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边境两座小城之后。
柳元景顺势而出,顶着英国公世子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在朝堂上站了出来,自告奋勇的接下平叛的任务。
他气势如虹的模样,让人没办法怀疑他的决心。
恭奴族乃是马背上的民族,以游牧为生,擅长马战,族中崇尚勇士,以骁勇擅长为荣。大华国以科举为正途,推崇知书达理。
秀才遇到兵的结果显而易见,故而几十万人口的恭奴小族,时常让数百万人口的大华狼狈不堪。
每当冬日来临,临近恭奴族的边境人民,便到了叫苦不迭的时候。没有食物缺少御寒衣物的恭奴族人,十几人为一队,骑着马来到大华国劫掠,抢到东西之后立马撤退,十分狡猾。
只因当今圣上贪图享乐,只想着以和为贵,不想大动兵戈,所以对这些扰边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侵扰边境居民,和占领城池完全是两个概念。对方的战旗已经插到了自己的领土上,大华皇帝的屁股再也坐不住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再退让下去,恭奴族就要打到家门口来了。然而,大华和平已久,西北边疆重地同样需要驻守。
皇帝放眼朝廷,忽生发现,他竟没有可用之将。朝廷中主战和主和之人各占一半,每日在朝堂上吵作一团,让他好生心烦。
更有人提出荒谬之言,言称恭奴需要的只是粮食,大华地大物博,赐给他们一些粮食,换来两国和平共处又如何。
当然这种言论,让有识之士嗤之以鼻,虎狼的胃口岂有餍足的一天。恐怕今日送到恭奴的粮草,明日就成为了对方攻城略地的底气。
在这种情况下,柳元景的主动请缨,让朝廷上上下下近百人,将目光全都投放到了这个年轻气盛的少年人身上。
在此之前,大家只知道柳元景来自崇州,乃是开国五公之一的英国公府世子。后来,再添上新任驸马之名。
当危难之际,他主动站出来后,大家才想起来了,柳家世世代代镇守西北的丰功伟绩。如今英国公正是盛年,虽没有亲自在西北驻守,却在崇州压阵着。
虎父无犬子,转眼他的儿子,也到了上阵杀敌的年纪,引得朝臣震撼。只是如此年轻的少年,到底有没有能力行军打仗。
拥有雄心壮志的人不少,但绝大多数只是纸上谈兵,将大华的军队交给这么年轻的男人,皇上不放心,朝臣同样不放心。
此时,柳元景先前的交游派上了用场,与他交好的人,纷纷进言请圣上给他一个机会。(未完待续)
...
第三二九章干戈寥落四周星
言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