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偃被人拽走,出乎意料。
他本想就地闹出点不大不小的动静,一片混乱中最好脱身。谁知原姬夫人异想天开,非要把他弄到自己的院子里,私刑伺候。
那他也不怕。女眷总比寺人好对付。
只是要委屈赤华,装成“药僮”多等些时刻。
夏偃并不怀疑她的胆气和能耐。他只怕她一句责难:“怎么耽搁了?”
*
赤华的确略有心焦,一束艾草握在手里装样子,被热气蒸的恹恹欲睡。
按照原计划,夏偃会立刻找机会脱身,滞留在宫城,然后接她出来,隐藏至夜,趁机打探口风,看看宫城上下,对于“公子瑶”送嫁队伍迟迟不归这件事,是怎么个看法。
按夏偃的推算,这比她直接出现在荆侯面前示警,要更加稳妥得多——人心隔肚皮,天知道荆侯会不会把她当成被策反的奸细。
她左思右想,觉得阿偃未必有些杞人忧天。她顾着两人出生入死的情谊,这次听他的话,给他个面子。
况且,“混入宫城”这件罪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不违背她的道德良心。甚至,让她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己生活了四年的这座金丝笼,看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和物,让她颇为感怀。
监督她的那个寺人,已经开始靠在门框上打瞌睡。聋哑老妪抱着一筐脏衣被,颤颤巍巍的送出去找人洗。
赤华忽然抬头。姬瑶不知何时睁了眼,直直地看着她。
她的面孔僵硬无光,但她的眉微微一挑,挑出了少许的惊奇。
她已认出来了。
赤华捧起一束新鲜艾草,轻步走到床前火盆边,作势要换。
一面摆弄火盆,一面不动声色,极低极低地说:“公子,是我。”
*
姬瑶眼光明灭,上下打量着她,一肚子疑问,问不出来。
赤华苦笑,轻声告诉她:“婚事没成。”
两个少女年龄相仿,初识的时候,姬瑶也能艰难地开口说两句话,让赤华模仿她的语气和用词。
后来,时光流逝,姬瑶被禁锢在华丽的床上,每日所见无非饮食汤药;和她交流的人,也逐渐局限于婢女奴仆。再后来,干脆换了个不会说话的老妪,确保她的病情不为人知。
尤其不能让徐国的探子得知了去。
只有赤华,偶尔来看她的时候,会简单给她讲一些小楼外面的事:
“今日夫人大寿,我去拜见了。她有些发福,眼角长了斑,但和蔼一如往常。”
“我看了徐国的聘礼单子。他们可真阔气。”
“荆侯最近感风寒,停了朝会,在寝殿里休息。他原本想来看你,但被身边太医劝阻了,怕是过了病气。于是便让我来带个话。下个月你十七岁生辰,他没忘。到时会在宫中延请巫觋作法,佑你早日康复。”
“你兄长公子旷……哎,没什么。最近也挺好的。”
……
起初,姬瑶还能跟她一问一答,询问自己感兴趣的事。慢慢的,就成了赤华的一人独言。
她一句句的讲述“公子瑶”日子,仿佛也是通过另一双眼,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偶尔她也会抱怨两句,透露一些无关紧要的心事。整个荆国宫里,姬瑶大约是唯一一个不会给她泄密的。
于是眼下,赤华也就放心大胆地告诉她,婚事没成。
姬瑶艰难地蹙起眉心,指尖挠抓被子角,眼光投向床边一条硕大的熊皮毯——那是当年徐国送来的聘礼之一,熊毛油光水亮,头顶还带着箭孔和暗暗的血迹,显然出自太子景龙之手。据说保暖效果超群,因此一直在姬瑶身边放着。
赤华明白她意思。她是想问:徐景龙,你见到了?人怎么样?
她摇头,笑道:“还好你没嫁他。”
姬瑶又无声问:徐国,怎样?
赤华知道她想听什么,回忆徐国的风土人情、山川景色,挑有趣的,娓娓讲来。又学了两句徐国口音的言语。姬瑶抿嘴微笑。
赤华偷偷向后看。监督她的寺人已经打起了鼾。老妪还没回来。
她忽起冲动,默默掩口,指缝里诉出一个秘密。
“我这次,差点死在徐国,九死一生,才逃回来……嗯,没错,是有人助我。其实你也见过,便是那日闹刺客,跟我躲进你房间的那个孩……”
她想了想,叫“孩子”似不妥,叫别的,又不太准确。
最后中规中矩地说:“……那个人。”
“他……唉,能遇见他,是我的运气。”
这话对着第二个人说出来,心底仿佛卸下一个沉重的负担。
姬瑶保持着若有若无的微笑,看看窗外。
那意思很明显:今日你还要带他来拜访我么?
她一个花季少女,被困在干枯单调的日子里,渴望见到任何一个新鲜面孔。至于他是谁,有何居心,怎么来怎么走,姬瑶不关心。
赤华从她眼中看到友善,心头一暖,点点头。
“我们不多耽,不打扰你。”
同时她暗自焦心。夏偃怎么还没来暗号?
她只能在姬瑶这里耽搁一个时辰。一个时辰过后,也是要规规矩矩,在寺人的监督下,从边门出宫的。
但她觉得阿偃不至于在关键时刻放她鸽子。无非是哪里耽搁了。宫里人多且杂,他又没练过隐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