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五十九章 孙文访鄂</h1>
詹天佑拖了将近一年,才到了京汉铁路江岸机务段。
一方面鄂中与大冶的铁路需要招收一批工人,而京汉与汉粤铁路湖北段需要进行改造,铁路总工会应该要对此采取合作的态度,将工人合理分流。
实际上,当鄂中铁路工会合进来后,李震瀛他们的话语权就被削弱了,大量鄂中铁路职员的进入总工会,这些人至少也有专科文化程度。在很多大字不识的铁路工人眼里,那都是秀才级人物。可是这些秀才级的人物和他们一样在铁路上巡检,没有怨言,反而有一种骄傲。因为铁路就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他们的家里大多拥有土地,也有很多就在与林业局共同监管道路的林业站里上班,也有一些在道路附近的工厂里上班。一家人男女都在工作,农田里的收入也不差。生活不是京汉铁路工人能够比的。所以李震瀛鼓动起来的工人体系直接崩溃了。
新的铁路已经不是单纯的铁路,应该说是一个大型的交通体系,与地方经济相容的交通体系。工人们很容易融入这个体系,农业、林业、工业、商业、服务业、辅助行业等工作机会很多。
李震瀛无力抵抗如此巨大的诱惑力,所以只能选择服从。
一些有知识的工人进入技校,一些有技术工人直接进入铁路系统。大部分没有知识,也没有技术的养路工,装卸工等等全部加入到了建设大军。一些工人的家属分得了田地。一些年轻女子也进入了培训学校,湖北自治政府提出的口号是男女平等,人人有工作。
鄂中已经运行的客运列车上,女服务员同时也是女列车员,维护管理着列车上的一切,而列车先进豪华得让只见过闷罐车的李震瀛头晕。
其他工会成员很快就分走了,李震瀛成了一个建筑工段的段长,开始组织工人在新分下来的十多个技术员和学生的带领下进行铁路改造。
由于铁路两侧就是隔离带和公路,李震瀛眼看着一个个乡村和工厂在这个道路系统上冒出来。一个个客运站和货场在修建。铁路不是一条,而变成了两条,一些地方甚至是三条四条,这是新铁路的准备的。
李震瀛总算知道了,湖北政府要用铁路替代马路,铁路两旁的不是马路,是人行道。
11月9日,孙中山通过马林给张春稍了口信,说既然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湖北也还是非常国会旗下的靖**。孙中山想在国民党改组之前见张春一面。孙中山不畏艰险,一心**的一面表现了出来。
这让张春也不得不佩服。
由于张春与中央执行委员会形同分裂,张春占领武汉后对于工人运动虽然不是遏制,但是实际上瓦解掉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湖北铁路总工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本无法控制,湖北所有的工厂也都是新民大学的学生们控制。
这些学生奉行的虽然叫做社会主义学说,但是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以系统经济社会学为主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他们没有否认马克思对于社会阶段的划分。但是认为**只是理论,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推断的社会形态与社会运作方式并不可靠。这让苏共非常生气。
不过马林说既然国民党都可以联合,为什么不能联合张春?
马林一直在各方游说,维持了**表面上的统一。当然也促成了孙中山要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
马林知道自己不得张春信任。所以又促成了孙中山与林长民的一次会见。林长民的国民外交协会在各国以及国内各势力有着很好的声誉。尽管林长民和张春有政见之分,但是萨斯贸易公司在湖北境内有好几个点,林长民与梁启超私交甚密。
张春对于梁启超的尊敬是大家都看得见的。所以马林除了自己给了张春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外,又托林长民向梁启超说情。马林哪里知道林长民本身就是张春下的一副暗棋。
事情七弯八绕,张春感到好笑。
孙中山能来武汉当然最好,无论怎样,这都是推动中国**,被称之为国父的人物,不见那就可惜了。
本来孙中山要用永丰舰硬闯长江,以示自己的胆气。但是林长民建议说,为了安全,还是乘坐萨斯公司的游轮秘密前行。
12月5日,由于武汉三镇都拆得七零八落,所以孙中山在大冶就提前上岸。
张春、梁启超、詹天佑在码头迎接他,都十分低调。因为需要考虑孙中山回去的问题。
随同孙中山的只有宋庆龄和廖仲恺夫妇。由于张春与苏共的紧张关系,马林和越飞都选择了回避。林长民自然也陪同着。
“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里就是西塞,老百姓把它叫**头山。这里叫做龙窟寺,传说很多,不可尽信。吴头楚尾,从来都是征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