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等夸奖理由,将录取的四十名新鲜血液塞入朝堂,其中就包括陈平之。
这一次科举最终敲定的人选,有一半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在学识上的优越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
但就第一次科举的情况来看,往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涌入朝堂,这是一个信号,一个给予寒门发起冲锋的信号。
霍家,霍晏也参与了科举,可惜第二轮就被刷下来。
为此霍姨母在家中长吁短叹,揪着帕子:“我儿何时能有出息?好好的世家子弟,倒不如那寒门能入朝为官,这是什么世道。”
彩霞在旁劝慰:“少爷将来自有大展宏图的机会。”
霍姨母对此已经不抱希望,她想的是另一桩事,问:“你家小姐也回来了,你可有帮着说一说?”
彩霞有些为难:“肯定是提了,但是小姐也说了,是头一次办科举,各方眼睛都盯着呢,谁敢伸手搅乱公平,那就是落下话柄,要挨收拾的。”
霍姨母道:“谁说要走的是科举路线?如今科举是推行起来,但也没说废除了世家推人。让三皇子出面推荐一下晏儿,晏儿将来有出息了,还不是能帮着她吗?”
彩霞更加为难:“这话奴婢也试着说过,但小姐也有她的顾虑。她说,人还没嫁过去呢,就求东求西,难免气短一筹。”
霍姨母有些疑惑:“听上去不像是她的口吻。”
彩霞顿时心虚,小姐的原话是,没本事上去了也得下来。她肯定不能当着夫人的面说,要几经周折地好好美化一番。她硬着头皮道:“小姐在外头奔波辛苦一趟,人软化了不少呢。”
霍姨母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软化了不少,那就是软硬不吃,可怜我儿没父亲,如今连个依靠都没有。想当初她阎良花初入府邸,可是我母子二人好好照料,如今翻脸不认人,竟连忙都不肯帮。”
彩霞不敢说话。
霍姨母心里有气还着急,脑子清醒知道这时候霍家已经不行,最不能得罪的就是阎良花。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对儿玉髓镯子交给了彩霞,说:“往后也不用再帮你少爷说话了,只看她自己肯承多少情吧。”
给了贵重东西不提要求,阎良花再怎么样也会主动照顾一二。
霍姨母在心中叹了口气,她纵有百般算计,终究敌不过事态变化,说到底也是个深陷后宅的女子而已。
讲到这一点,她就牙根恨得痒痒,若那钱太清再分知趣一些,哪会将好好的一个家过成这个样子。他倒是痛痛快快的活了一场,有歌有酒有美人,有后人惦念,名垂不朽。可是他的妻子孩子过得如此潦草,仰人鼻息,可有谁看见了?
她甚至有点儿羡慕,阎良花能寡妇二嫁给皇子当妃子,她可是独身多年,艰难度日。
“你说那个二皇子到底瞧上她什么了?”
“奴婢也不知道,但小姐饱读诗书……”
霍姨母一听这话就脑袋疼,伸手揉了揉太阳穴:“诗书诗书,来来去去,都是诗书,一个女儿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难不成还能出去考状元?”
彩霞试探性的问:“要不求求小姐教一教二少爷读书?”
“我可不想再丢人,阎良花再优秀,难道还比得上陈平之?陈平之一朝中选入朝为官,那是顶尖的厉害,还不是雕刻不出来一块朽木。”霍姨母一想到自己儿子,连说话的兴致都寡淡了几分,“让他自己好好读一读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的次数多了总能记住。”
彩霞瞅准机会夸了好几句二少爷勤奋。
霍姨母的气稍微顺了一些,她这个儿子没别的好,听话是一等一的。她一向喜欢彩霞机灵,又扔了两块赏钱。
彩霞高高兴兴的拎着礼物回了蘅芜苑,进屋一看小姐不在,只有朝霞在收拾屋子。
她喜滋滋的说:“二夫人叫我过去给小姐拿了一对儿玉髓镯子,赏了我二两银子,你回头出府跑一趟,看看街上有没有冰糖葫芦?咱们两个一人一串。”
朝霞不见喜色,问道:“你去了二夫人那,可看见了二少爷?”
“那倒没有,夫人把少爷关屋里读书呢,总盼着二少爷出人头地,但我看二少爷没那个官运,都不如像大少爷一样早点上战场拿命拼一拼。”彩霞撇了撇嘴。
朝霞眉头一皱:“人家都说子承父业,老爷是个上战场的粗人,大少爷自然有学有样。二少爷的父亲可是钱太清,那该是读书……”
彩霞不高兴的打断:“你总说二少爷的父亲,可是说了有什么用,子不肖父,就没那个一飞冲天的本事。读书读书,少爷看一天的书都记不着一句,光读书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