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宋半夏夫妻,徐书怡在门口略站了会儿,心中多了几分思量。也不知道庆和这孩子得知了小蛮姑娘的事情后,会是个什么态度?千万别要死要活的!
徐书怡人虽已累极,但想到徐月菊尚且在等她,便又强撑着精神回了屋。
姐妹俩在床边坐了,徐书怡率先开口道:“小妹,你和妹夫真不考虑搬出来的事了?”
徐月菊叹了叹气道:“大姐,当家的不舍得离开,我也不能违背了他的意思不是?”
徐书怡揉揉眉心道:“大郎媳妇早前在我面前提了一桩事情,跟涛哥儿有关。趁着今日你来了,我让她亲自同你说。”
说着,打开门朝东厢喊了一声。
不多时,陈氏来了,和她一块儿来的还有崔玉梅这个小尾巴。
徐书怡微微皱了皱眉,说道:“我们几个大人说话,小孩子还是不要在场的好。”主要是她觉得接下来的内容不适合孩子听。
崔玉梅走到徐书怡身边,用撒娇的口吻道:“奶,我不能留下来吗?”
“嗯。”徐书怡拍拍她的脑袋,放软声音道:“你出去找弟弟玩,你娘说完事就去找你们。”
看样子是真没戏了。崔玉梅垂下眼睑,尽量不露失望地道:“我听奶的,出去了。”
快走到门口时,她回头看了一眼,看到母亲一副低头沉思状,心中不由地就有些不安。一方面,她担心母亲嘴巴笨,把一桩好好的事给说没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两位奶奶都是好性子的人,她的担心不过是白费工夫,但总归没亲眼看着,心里多少没有底。
屋里很快只剩下了三个女人,徐书怡便对陈氏道:“不是有话同你小姨说吗?”
徐月菊的目光遂落到了陈氏低垂着的头上。
陈氏慢吞吞地道:“我......我想为涛表弟说门亲......”
“说亲?”徐月菊霎时乐了:“庆林媳妇,你真要替我家涛儿说合?”
陈氏迟疑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啊呀!那太好了!”徐月菊乐得从床上跳下来,一大步走到了陈氏跟前,双眼闪闪发亮地道:“你说的是哪家的姑娘?”
“是我表姐家的二女儿,孩子长的不是很出色,但胜在人勤劳肯干,倒也和涛哥儿相配。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见陈氏吞吞吐吐的,徐月菊急死了,催促道:“庆林媳妇,你倒是快说啊!”
陈氏的头快要低到地上去了,犹犹豫豫地道:“我表姐两口子别的没啥,就是......就是不想让孩子嫁到太里面去。他们......也是住在山里的,知道山里人日子过的苦,也是我私心,不想错过涛表弟,就......就跟他们说了涛表弟要在我们上河村安家的事。”
听了这话,徐月菊沉默了下来。
许是沉默的时间有点长了,陈氏终于抬起了头,斟酌着道:“小姨,不是我夸自己的外甥女,秀秀真的很勤快,也不怕吃苦。不过......做爹娘的,总想孩子以后能少吃苦一点的,我表姐他们的想法......您别介意。我也不瞒您,今儿我领着表姐把涛表弟指给她看了,表姐很满意,说她家也不要什么聘礼,只要孩子能在上河村落户,他们也就放心了。”
到了这时候,徐书怡也坐不住了,对徐月菊劝道:“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小妹你就别再犹豫了。依我说,人家父母的要求一点也不高。我先问问你,你难道真有打算让涛哥儿再回靠山坳?且不说你们在那边只有几间屋子,涛哥儿兄弟还有三个呢,怎么分?再一个,涛哥儿跟着我们家二郎忙活茶叶的事,月钱你也看得见的,你真舍得让他丢了差事回山里砍柴种地去?你就不担心几个孩子找不到亲事?”
提到三个孩子的亲事,徐月菊的脸色变了几变,因为家里穷,老大年纪十七了,还说不到一门亲事,她和当家的两个人,头发都快要愁没了。
如今孩子的亲事既有了希望,她还有什么可多想的?大姐说的没错,靠山坳里只有两亩地,三四间茅草房,何必硬想着要孩子们回去盖房?难道留在上河村不好吗?人家姑娘家的父母都这般爽快,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想到这里,徐月菊再度笑了起来:“是是是,大姐你说的是。”她亲热地拉起陈氏的手道:“庆林媳妇,我要谢谢你,涛儿的事劳你费心了。”
“没有,没有......”陈氏红着脸道:“我不光是为着涛表弟,也是为了我那外甥女。”
陈氏的实诚回答让徐月菊笑得更开心了。
出了房门的陈氏,嘴角微微往上一翘,想到能够帮助到从小就对自己照顾有加的表姐,她的心里就十分的开心。
不过......想到表姐,她难免又想到了自己那两个被过继给叔叔的弟弟。因两人从小被过继了出去,她和他们的感情并不深。出嫁多少年了,也从来不见两个弟弟上门来过。倒是大伯家的霞表姐,还会时不时地出来走动一番,否则她真的会以为自己就是个没有娘家的人了。
“娘,事情怎么样?”崔玉梅觑着母亲的神色,不好的预感浮上了心头。
被女儿这么一喊,陈氏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笑道:“你小奶奶同意了,过几天便去斤岭村提亲。”
“哇!太好了。”崔玉梅禁不住拍手道:“这下表叔和表姐可以过上好日子喽!”
陈氏狐疑地看了看她,嗔怪道:“你这孩子,说得好像他们不在一起就不能过好日子似的,以后可不许再说这种话!”
崔玉梅晓得自己刚才失言了,忙捂住嘴巴,眼睛里面则露出了求饶之色。
陈氏素来宠爱这个女儿,伸手轻轻拍了她一记道:“好了,玩去吧!”
看着母亲往里走的背影,崔玉梅偷偷一笑,赶紧又捂上嘴跑了出去。
跑到后院的菜地里,崔玉梅这才哈哈大笑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上辈子表叔直到二十多岁才娶了个寡妇,表姐遇人不淑,两人日子都过得艰辛,这辈子把两个老实善良的人凑在一起,想必日子会过得很好的吧!唉呀,自己可真能干啊!
解决了外甥的婚事难题,徐书怡的心情也很是不错。
晚上,她靠在丈夫的肩膀上,轻声诉说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声音里透着欢快:“涛哥儿的事情解决了,我呢,半夏说的也算是好消息,现在就只剩三郎的婚事了!”
“嗳,他爹。”徐书怡说着说着支起了身子,看着丈夫的眼睛道:“你说......要是三郎得知了小蛮的事,会不会伤心死啊?”
“不会。”崔长河回答得干脆利落。
徐书怡很是诧异地道:“你怎么这么肯定?”
崔长河将徐书怡搂到怀里,一边摸着她的手臂,一边说道:“三郎去找过七叔了,说今后愿意接替他老人家去给族里的孩子上课。”
徐书怡不解地道:“什么意思?他不打算去县学了?”
“是啊!”崔长河叹道:“这孩子说他自己资质不够,再去念书与浪费家中钱财无异,打算安心在家教授族中孩子,盼能教出一两位大才来。七叔同我说了,叫我不要逼迫孩子。”
徐书怡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也好。科举不是一件易事,光有文采,没有背景,是上不去的。而我们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支持三郎结交显贵,怕是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了吧?古往今来,科举能中者实在太少太少了。我在宋家时,偶然有一次听老太爷说,宁安偌大一个府,一年出一两个进士已是极好的事情了,毕竟整个大越国,一年的进士也才只有三百个。三郎,比从前懂事了!”
“他娘,你懂得真多。七叔也是这般跟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