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663节</h1>
“夫人!”
冉燕甄修明异口同声,却知道再如何劝都不管用了。
冉清的性子若是旁人能够左右,当初就不会执意嫁给夏耿了。不过也正是因为冉清的倔强,夏耿才有了勇气与自己的未婚妻退亲,也才有了如今羡慕京城的一对伉俪情深。
冉清的决定别人无法改变,当天她便换上朝服进宫觐见陛下了。
果不其然,陛下一听冉清知道了此事立即反对她出关救夫。
不过冉清可不在乎什么皇命不皇命的,若是皇命有用,还用得着她亲自出马吗?
老皇帝呕得快要吐血了,想要暗中派心腹保护她,可是一想到自己身边的心腹恐怕也是旁人的心腹,便也只好作罢了。
不过好在,他还有个同胞所出的哥哥,而且这个哥哥的女儿还好巧不巧地正好跟夏耿大儿子夏远定了娃娃亲,亲家互相救助,也算是合情合理的吧!
于是,安乐公主的父亲便临危受命,带着自己的亲兵和陛下拨给他的几个心腹陪着冉清一同外出救人了。
另一边,冉燕也已经快马加鞭回到了冉家堡,既然姐姐要外出救人,自然是不能让她独自一人的,冉家堡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可没有朝中那么多的尔虞我诈。
冉清从宫中出来,也带着稚子夏远朝着冉家堡的方向出发。
她和夏耿不知道能不能活着从战场回来,唯一的儿子可不能出事。
若是将来他们两人真的惨遭不幸,就让夏远远离京城融入江湖吧,至少冉家堡是会保他平安长大的。
冉堡主心知女儿性子,又知道自己担负着抚养外孙的重则,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跟女儿纠缠什么。
不过,他还是让大徒弟秦风亲自带着堡中众人陪女儿一同去战场了。
听说冉家堡的事之后,江湖中又有不少受过冉家堡恩惠的人前来加入战队,短短两天时间,这支自发组织的战队便已经有两百多人了,而且还个个武功高强,以一敌十绝对绰绰有余。
更何况,他们此次前去的目的就是救人,冉清可没有那么大的抱负,要帮朝廷保家卫国。
朝廷中那些道貌岸然人面兽心的东西们,最好通通都被北戎人给砍死才好!
甄修明医术高超,又有夏耿的托付在身,自然是要跟着一起上战场的。
临出发前,冉燕骑着千里良驹,将不会骑马的甄修明一把拽到了自己的马上,大力挥着鞭子扬长而去。
“小白脸儿行啊你,没看出来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呢!”
有血性的男人甄修明狠狠掐着自己手背上的穴道,极力压制着快要呕吐出来的痛苦,自以为帅气地扬了扬脸颊:“那是当然!”
只是,扬起的脸很快便被凌乱的发丝呼了一脸,嘴里因为灌进了冷风和头发,声音也变得模糊不清。
冉清一行人刚离开京城,朝中不少人便接到了消息。
皇帝脸黑的像个锅底,一整天都没有用膳,将自己关在了御书房谁也不见。
若说此事最觉得愧疚和气愤的就是皇帝了,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连个援兵都调不动,最后还要让女人去救人。
他这个皇帝,当得憋屈啊!
一个布置雅致的房间里,小丫鬟急匆匆推门而入,对着房中坐着的一个娇美女子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女子大惊,蹭地站了起来:“她居然亲自去了?”
小丫鬟警惕地看了看门外,小声道:“小姐,您小点声儿啊,若是让老爷知道您私下给夏夫人传信,只怕又要禁足了!”
这个女子名唤言素素,不是旁人,正是曾经跟夏耿定过娃娃亲的姑娘。
言素素紧紧咬唇,又是着急又是愧疚,手中的帕子都快被指甲戳破了:“禁足禁足,父亲就知道禁足!怎么办,我给夏夫人传信只是希望她能够动用江湖中的力量去救夏大哥,并没有让她亲自前去啊!天哪,她还有七个月身孕啊,怎么就这么……若是她有点闪失,夏大哥一定会伤心的,我,我这真的是造孽啊!”
小丫鬟也知道小姐是出于一片好心,虽然她被夏耿退了亲,但是小姐自小心善,又一直将大自己好几岁的夏耿当做哥哥看待,即便夏耿退亲令娶,她也只是为两人祝福而已。
可是,自家小姐是这样的心思,不代表他们家老爷也是如此啊!
☆、夏痕篇03到达(一更)
言老爷在朝中积威甚重,哪个不上赶着巴结?可是夏耿这个毛头小子居然敢退亲,他怎能不气?
只要一想起那日言素素在门外偶然听到父亲跟幕僚商议不出兵援救的话,她就急得当场哭了出来。
可是本把她当掌上明珠的父亲并不为此动心,不仅不听言素素的请求,甚至还下令将她禁足。
最后还是夫人亲自出面,才免除了言素素的禁足,言素素也赶紧抓住机会给冉清送了个信儿。
只是时间紧迫,她来不及说清楚事情前后经过,又不能将自家父亲抖落出来,才会使那封信的内容被冉燕几人误解为居心叵测。
“怎么办怎么办?夏夫人会不会出事?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到他们啊!”
言素素急得团团转,可是自幼成长于闺房之中,她哪里遇到过这样的情景?能够想到为冉清送信,已经是她最大的极限了。
小丫鬟也不知所措,只好安慰道:“小姐,夏夫人出身草莽,又武功高强,或许,或许她不会有事呢!更何况,奴婢听说神医甄先生也陪着一同去了,有他在,夏夫人定然不会出事的,您就放心吧!”
放心?她怎么能放心!
言素素也知道小丫鬟这些话都是在安慰自己,可是现在除了自己安慰自己,她实在是找不到别的方法了。她一个弱质女流,如何跟父亲相抗衡?她甚至连言府的大门都出不去!
“我,对,我去求菩萨!”
言素素脚步一转,立即进到里间里,扑通一声便跪在了佛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