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让她有资本,腰杆子停直。
路过村西柳树时,云巧蹙眉。
这地方寒阴最重,如果她能把这地方处理明白,绝对功德一件。
但杨蔓说了,她自己不成,得有帮手。
至今也没看到有人来,还真是搞不清楚。
夕阳西下,把主仆二人的影子拉的好长。
风吹过,庄稼“沙沙……”作响。
……
半个月后,家家户户开始秋收。
云家的地多,秋收必须得雇人。
好在云忠来了,安排的明明白白,根本不用云巧去操心。
因为土庄子大部分人都种了玉米,所以县衙那边特意过来盯着。
毕竟北芪的东西来到大周,第一年具体什么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本以为丁大人回来,没想到来的是赵捕头。
第一天秋收,家家户户的进度差不多。
唯一比不上的,也就是张庆山家。
毕竟张庆山现在躺在炕上,只有秦桂兰跟女儿收地。
村里人看到却也无暇顾及,自家的还没收完,咋能帮忙。
一连五天过去,第一天收回来的玉米,已经晾的差不多了。
云巧、縢婉柔、耿氏等人,在家里院中,给玉米脱粒儿。
纯手工的脱粒儿,着实有些累。
不过丰收的喜悦,却让大家都高兴。
一上午,脱了差不多有三袋子玉米粒。
村里原本一口石磨,云巧又给添了三个,用着仗义。
赵捕头拦住若棠的手,道:
“哪能让你们来做,我来。”
说着,推磨干活儿。
若棠见状,倒也没强求,拎起一袋子,去旁边的磨盘干活。
如此轻轻松松就拎起五十斤的粮,赵捕头有种自己多余的感觉。
云巧再旁帮忙,一边扫玉米粒一边说:
“你这个磨得细致一些,晚上我给你做苞谷发糕。”
“好。”若棠点头,加快步伐。
会功夫的人推磨,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
半个时辰后,若棠这边的一袋子玉米,全部磨好。
再看赵捕头那,还有进度差不多,但他是磨碴子,不是面。
用板车把玉米推回家,云巧跟忠嫂子在厨房开始忙活。
衙差来村,不去里正杨茂家,直接就在云家呆着。
这几天都是,晚上吃完饭再走。
第二天早上再来。
也不算白吃饭,晨起来的时候,会带些肉、鱼,这是县衙让的。
碴子加上芸豆烀。
玉米面加些麦子面和,里面再加点糖。还有一盆,就单独发面。
两个人一起,弄了好几样。
耿氏在院子里炖鸡。一早把家里乱打鸣的大公鸡宰了,褪毛以后还三斤重。
人多,一只鸡不够,还特意在县里买了两只。
放些粉头,蘑菇,豆角丝……
“巧儿,差不多了,你那个饼子贴不贴?”
“贴——”云巧应了一声,急忙端盆出来。
刚回来的衙役见状,热络的凑上前,道:
“早就听云姑娘说贴饼子,咋贴啊?”
云巧笑着一边揪面一边说:
“你看好了,就这么贴。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