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大军汇合,先行退往辽东。
游离在边界的高句丽兵马大元帅王昭听说圣驾到了辽东,急忙赶来见驾。
“皇上,”王昭泣诉到:“扶桑凶残,在高句丽境内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如今高句丽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请皇上早发王师,解救万民。”
“臣愿率高句丽百万军民,举国来投。”
柴宗训问到:“当日高句丽被入侵,为何不派人求援?”
王昭说到:“回皇上,扶桑人将都城团团围住,高句丽派了几波使臣都被杀害。”
“唯有兵部职方司郎中崔成焕倚仗熟悉地形,逃到辽东境内。”
“他曾飞鸽传书与臣,向辽东求援。”
“于是高句丽上下一心,坚守都城。没想到援军未至,都城反被攻破,吾皇亦以身许国。”
说到此处,王昭痛哭流涕。
柴宗训转而责问李继隆:“为何不发援兵?”
李继隆慌忙解释:“皇上,扶桑入侵高句丽之时,臣正于白城视察军务,并未收到求援。”
柴宗训转而看着赵普。
“皇上,”赵普神色如常:“辽东只知有李大帅,不知赵经略。”
“臣于辽东,不过理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鸡毛蒜皮小事,从未见过什么使者。”
赵普的话,一来是推卸责任,二来是抱怨,大有听头。
李继隆胆大心狠手黑,不过于计谋上欠缺了些。
况男子汉大丈夫,岂有推卸责任之理?
“皇上,”李继隆跪下来:“此次扶桑祸乱高句丽和契丹,是臣失察,请皇上治罪。”
原本柴宗训也是属意李继隆经略辽东的,但这么看起来,似乎有些信错了人。
即便要换,也得把扶桑平了再说。
“你先起来。”柴宗训说到:“朕且留你在军中待罪立功,等平了扶桑,再治你之罪。”
“臣谢主隆恩。”
自入侵契丹以后,扶桑向高句丽持续增兵,直到江南水师封锁高句丽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