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点起床,洗漱完后静静地去食堂食堂吃个早餐,上课的话最好提前三十分钟去教室提前看看课本,没课就去图书馆选一个靠窗的位置,没有目的的翻几本书,发一会儿呆。
中午记得一定要午睡,社交活动可以放在下午,晚上可以跑跑步,或者陪喜欢的人在校园里散散步,即使一个人也可以在校园里漫步一会儿,然后回寝室做自己该做的工作。还有一些让自己觉得叹为观止的事情就是,工作中会有一些内容涉及事务性流程,一件事的启动、处理、收尾整个过程会经历哪些步骤,电子化处理的程序要流程化,纸质资料传递的程序要流程化,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中不断去调整和完善,把可优化的尽可能优化好像成了一种处理事务的信念,目的就是日常事务规律化,以不变应万变。
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心态自然会延伸到生活的其他部分。比如家庭生活,既然觉得对时间不可控,就会转而加强对空间的可控,体现之一就是物品的收纳和整理。首先是对物品性质的评估,不断地去尝试得以最优化的放置,然后严格遵守“从哪里拿放回哪里去”的规则操作。只是家是几个人共同生活的空间,对彼此界限的拿捏分寸,无疑增加了这种操作的复杂性和辛苦度。孩子不可控,成人不可变,一个物品的收纳问题携裹着沟通和影响他人的问题,变得异常艰难,常常以费力整理开始,以失望放弃告终,当然一旦恢复精力很可能又会再次重复这个过程。如今是学着惜力了,只尽可能去控制自己可控制的部分。
洛泽再追杨诗诗之前,自己就会多向的朋友了解杨诗诗。杨诗诗还每天平静地给自己做一餐,然后安安静静独自享用,甚至吃饭间隙把筷子轻轻横放在筷托的动作都令我着迷,后来亚纪子自己开店,只卖三明治和蔬菜汤,每天规律经营和生活,四集剧都展示着看似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情感却一点点聚集,看到最后,我会一下泪流满面。因为这部剧,我还特意买了制作三明治和蔬菜汤的书,只是向往亚纪子在制作食物时的那份全热的专注和投入。
她喜欢欧美剧也有印象深刻的。而且都是类似《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让·雷诺扮演杀手莱昂,就是也是特别的自律。看起来是酷酷的职业杀手,常常面临高风险和突发状况,但是在剧情穿插中,可以窥见他在可控的个人生活部分极其规律的一面,定期买鲜奶,每日喝牛奶和健身。确认过眼神,是洛泽变不成的人。洛泽果断的放弃走杨诗诗的偶像这一招。
书的话,她最爱不释手的是台湾叶怡兰老师著的《家的模样》,这是一本写的非常细致的旧屋翻新记录集。她买到这本书,(是洛泽偷偷买的),她当时翻开就放不下了,甘之如饴。每每拍案叫绝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全书笼罩在一种对生活的把控和对细节极致追求的氛围中。洛泽看着她开心只恨自己是榆木脑袋。
而我呢?哎呀,我是一个生活极度不规律的人,不知何时起,我的生活便再也没有规律过,它就像一根干枯的树枝,逐渐扭曲,变形,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当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这种不规律早已经,浸入血液,深入骨髓。不规律已经变成了一种“规律”,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因为一个怎么也改不掉的坏习惯——熬夜。
高考那会儿,每晚必熬到凌晨两三点才会上床睡觉,早上照样六点起床去上早自习,一点也不觉得困。倒真是应了我们那个胖班主任说的,年轻气盛,有用不完的精力。
高中三年最大的“功劳”就是,成功的把熬夜变成了我的一个生活习惯。高中的熬夜更是变本加厉。睡觉永远不觉得晚:十二点还早,一会儿再睡;凌晨一点还早,等会儿再睡;凌晨两点差不多了,再过几分钟就睡。
有时候的睡觉甚至不是因为困,而是觉得晚上毕竟是睡觉的时间,应该适当的睡一会儿。也试过很早就躺在床上试图闭着眼入睡,但那个时候脑袋里想的不是“该睡觉了,我要睡觉”而是“现在几点?十二点,我这么早睡干嘛,明明还可以看一部电影再睡啊”于是继续爬起来,抗到凌晨。现在想想,熬夜变成习惯真的是挺恐怖的一件事。早睡也可以成为一个梦想……而熬夜的后果就是,它会改变你一天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