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贾氏的族人可以无偿进入家学中学习,可以定期领取栗米,学习有所成就者,族中老人还会自主的献上银两送佼佼者进入官学或者京城去学习,就算是这样,能够考得上秀才的读书人也少有几个,更多的是看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早早的就参军入伍,为家族奉献力量去了。
贾氏有家学,许多不是贾氏的众人就会找各种关系想要进入家学,找七大姑八大姨早已经出来五的贾氏族人攀亲带故的进入家学早已经是常事,家学对于这种事情都是闭一只眼睁一只眼,毕竟一个学生是教,许多个学生也是教。
不过贾府虽有权威,在一向书香门第眼中却是武官粗鲁之家,前段时间更有消息传出,贾氏旁系族人贾向宗贪图周围百姓的良田,使用手段让人家寡母独子连生活都无法维持。
被贾向宗欺负的孤儿寡母本姓为贾,父亲是贾氏族人的佃户,女儿出家后夫家姓王,因此成为王贾氏,王贾氏丈夫死后,因为被王氏族人欺负,因此带着三岁不到的儿子回到娘家投靠父亲。
父亲虽然是贾氏的佃户,却在贾氏族人中生活已久,王贾氏想要儿子进入贾氏的家学中学习,因此拖父亲找到了贾氏已经超出五服之外的族人,借由族人远房侄子的名义进入家学学习。
王贾氏的儿子叫王棋,即便借居在外祖父家中进入贾氏家学学习,却吃喝嫖赌样样都来,学习并不好,之前托关系进入贾氏家学的时候就已经花光了母亲的大部分积蓄,之后又不好好学习,因此连贾氏优秀学生的奖励都拿不到,因此母子生活颇为艰难。
但之前还有外祖父不时的进行接济,母亲日夜辛劳做针线活倒也能够维持家中消费,前段时间王琪的外祖父因病病倒,不久就去世了,王琪生活的大手大脚不知收敛,母子两个生活也就变得艰难起来,但是有家中的田地倒是也能勉强生活下去。
更加美妙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琪外祖父的去世,王琪竟一夜之间开窍,自此勤奋努力,前段时间还去参加了县城里秀才的考试,就是成绩还没有下来。
日子认识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说不定会过的越来越好,但是坏就坏在贾氏来人,要收回给予王琪外祖父的田地,王琪外祖父生活在贾氏周围已经很久,连王琪的母亲也不清楚这田地是不是属于贾家的了。
王琪考试之后看母亲愁眉苦脸,这才知道原来贾家想要把田地收回去,他不清楚这田地究竟属于谁,以为是属于外祖父家里的自由田,于是就不同意收回去。
但是这田地是属于贾氏的,贾氏自然有着田地的契约,根本就不听王琪争论,直接就收回了田地。
王琪吵吵闹闹的以为贾氏欺负弱小,干脆就去县城把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贾氏是占着道理的,官府自然不会向着王琪根本不会和王琪多说话,王琪就认为官府屈于贾氏的威力不敢得罪贾氏。
贾氏也干脆就将王琪家学的名额给去掉了,毕竟本来也不是贾氏的族人,只不过是看在哪出来五服之外亲戚的面上,现在王琪给贾氏闹出了问题,贾氏自然也就不会让王琪继续学习。
若是一直是这样子那么大家都平安无事,毕竟王琪没有办法去告有理由的贾氏族人,贾氏族人把王琪从家学中除学之后也不会理睬王琪。
但是王琪中了秀才。
这是金陵城里少有的几个秀才,前面说了,贾氏其实是武官之后,族人其实很少有书生有出息,多是进入军伍之中分散在各地,族中之事尤其是金陵老宅的事情多是交由一下长辈解决,根本不会为这点子事情回来。
王琪中了秀才,觉得自己有机会扳到欺压他们母子的人,干脆就联合金陵城中几个看不惯贾氏武将风姿的书香世家一起将这件事情广为流传。
贾氏粗鲁武将之家仗着荣宁两府的权势,欺压寡母独子,贪图百姓良田还伪造契约,使得母子无法生活,县城也收了贾府好处,根本不为孤儿寡母做主!
世人都是怜悯弱小的,在听到街头巷尾流传这样子的谣言是自然同情那孤儿寡母,根本不理会其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