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那时候你多大啊?”孟秋问。
“刚认识的时候12岁,她也一样。”
“哎呦喂,那么小,12岁认识,到15岁,这都多少年了喂,都活翻番儿了……”
于海滨在一边感叹着,其他人见状也没再问下去。
晚上女儿写作业的时候,陈汐则坐在餐桌边,单手撑着下巴发呆。
想着李妙瞳午饭时说的那两个字,不熟,陈汐看着女儿旁边那盏台灯射出的淡黄灯光,她陷入了深思。
其实妙瞳说的没错,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确实不了解现在的李妙瞳。
而现在出现的李妙瞳也确实不再是学生时期她认识的那个妙瞳,她的神态,她的目光,她的表情,她的感情,这些自己真的不再熟悉。
经过这么久,自己也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状态心境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就像于海滨下午说的那句,“都活翻番了”,经历了太多,到底发生了多少事数都数不清,物非人也非了,还谈何熟悉呢。
陈汐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帘被她微微拉开一道缝,那个她每天晚上都会看无数次的窗户依然闪着微黄的灯光。
她什么时候才能再和那个人熟悉起来呢?
陈汐脑中一遍遍响着李妙瞳说出的那两个字,以及她礼貌又疏离的淡淡的微笑。
“妈妈,你在看什么呢?”陈晓悦咬着铅笔抬头望向站在窗边的陈汐。
陈汐赶紧拉好窗帘,转回身,她边拿起女儿换下的一条衬裤,一边说:“没看什么,怎么了?作业写完了?”
“嗯。”晓悦点点头。
女孩眼睛闪亮地继续问道:“妈妈,你是在看三楼的那个阿姨吗?”
“没有,这哪能看的到啊,院子那么大,天那么黑,外面谁都看不到的。”
“我见过那个阿姨,她很漂亮。”
陈汐脚下步子一顿,她看着女儿:“哦?你什么时候见过?”
陈晓悦靠在书桌边,歪着身子说:“有一次晚上你接我回来的时候,那个阿姨上楼,我看妈妈一直在看她,然后,她进了那边……”
说着陈晓悦伸出小手,朝窗外那边楼指去。
“好了好了,妈妈什么也没看,挺晚了,晓悦你该睡觉了,乖,快去洗洗。”
陈汐走过来,看着晓悦把书本笔盒一一装进书包,女孩拉下台灯的开关线,屋内瞬间暗了下来,只剩下头顶上的白炽灯光。
而在教室大院西侧的那扇窗户里,李妙瞳坐在书桌旁,此时的她刚备完课。
她合上教科书和备课本,抬手揉了揉眉心,在桌前静静地坐了会。
过了会,表情平淡的她好像想到了什么,漆黑的眸子里突然闪过一道明媚的色彩。
她随手拉开右手边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不太大的纸盒,纸盒已经破损了边角,看起来是被经常动用的东西。
柔和的灯光充满了整个房间,李妙瞳轻轻抖落纸盒的盖子,一个粉色的蝴蝶结发圈静静地躺在纸盒中。
时间在发圈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那粉色的蝴蝶结飞飞边已经泛黄,甚至尖角边缘已几近褐色。
粉色的布料也变得更加薄透,仿佛手指摸上去就会被捅破。
发圈的皮筋圈也变得又脆又硬,看起来已经不堪岁月的重负。
李妙瞳没有动手,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蝴蝶结发圈。
窗外星光清明璀璨,李妙瞳在窗边站了好久好久,直到对面的那扇窗中的黄光变暗,随之而熄。
第三十六章
那次“不熟”事件后,陈汐依然很少有机会在校园里和李妙瞳碰面,她觉得李妙瞳是故意在躲她,可又觉得刚到学校不太熟悉环境的李妙瞳也确实是很忙。
作为一个省优秀教师调转到滨北一中,校领导十分重视这位年轻老师。
陈汐知道,妙瞳刚入职时接那位待产老师的一个班的课只是个过渡,像她这样的主科老师,当班主任带班是早晚的事。
很快,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李妙瞳带的班语文成绩排在年级第一。
虽然她自己谦虚地说是入学时孩子们素质就不错,但她确实是教了没多久就有这样的结果。
这个情况得到了语文组大部分老师的认可。
毕竟从另一个城市调转过来,李妙瞳一方面要熟悉滨城的教育风格,更要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在这么短时间这么不熟悉的情况下有这样的教学成绩,足以看出教学能力。
于是暑假后上班第一天,学校就重新调整人事任命,李妙瞳接过班主任,并且又教了另一个班的课。
看着她这么快就能融入滨北一中的教学工作,陈汐也不得不佩服她。
看来她确实还是以前那个李妙瞳,什么都能做的很好的李妙瞳。
可是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离她更近呢?
曾经觉得妙瞳可能是为了自己才来滨北一中的这个想法更是让陈汐觉得自己蠢透了。
这家伙,才不是为自己而来的,可能真是碰巧她调转到了滨城,碰巧调转到了滨北一中,还真是巧。
还真是巧……陈汐越想越迷糊。
—
九月的滨城被秋老虎咬了几天后,天气便渐渐凉爽起来。
这个季节不冷也不热,舒服的很。
如今商场里的衣服样式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七十年代那老旧暗淡的面料,年轻的姑娘们早就穿上了颜色鲜艳的不同材质的衣服,款式也逐渐大胆,张扬地展示着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