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大臣辩不过连楚,便拿他身份说事:“连侍郎受公主殿下看重,自是为公主说话。”
连楚闻言,轻挪视线,气定神闲地吐出三个字来:“不然呢?”
轻飘飘的三个字,就把那大臣给堵了回去。
之后为了此事,连着几天,朝堂上都闹得不可开交。
身为被推举对象的虞逸,在他们争论不休时,正在宸越宫内睡懒觉。
而另一个被推举对象承王,却没有那么好运。
他身处风暴之中,听着周围的人就他的事而争辩,他却是一个字都不能说。
他脑袋嗡嗡响,直觉得身心疲惫,以至于他都不知道何时下了朝,也不知自己怎么回的承王府。
见他回来,承王妃很体贴地端上亲手熬制的羹汤。
承王端起羹汤才喝了两口,就听见承王妃问道:“王爷可是为了陛下立储一事犯愁?”
承王端汤的手一顿,刚放松下来的精神再度陷入紧绷。
承王妃见他没有否认,便又自顾自地道:“公主立下再多功劳,也只是‘公主’。王爷继承大统,才是众望所归。王爷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公主那边,陛下定会早日想明白的。”
话音将将落下,承王猛地把汤盅摔到地上。
汤盅厚实,仍没能承受住承王发了狠一般的力道,应声碎成几片。
汤水四溅,落了几滴在承王妃的手背上,虽然不怎么烫,但她还是没忍住惊呼出声:“呀!”
自成亲以来,承王夫妇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承王妃还不曾见过承王这般失控的样子。
她惊慌地看向承王,讷讷开口:“王爷……”
承王沉着脸,双唇抿成一条线。
他烦躁不已,倏地起身,踏过地上的一片狼藉,不发一言地向外走去。
待走至王府门口,他深呼吸了几下。
一时间,他有些迷茫,偌大的皇城,他竟不知该去向何处。
这时,一小官从远处匆匆而来。
见承王立在门口一动不动,他心生奇怪,但他不敢多问,只是向承王禀报,仇晔想要见他。
仇晔自进入皇城后,便被鸿胪寺安排在皇宫附近的一处馆邸。
因其身份特殊,他平日里不可随意外出,但相对的,他的合理要求,鸿胪寺的官员都会尽量满足他。
而见承王,便是他筵席之后的要求。
承王连着托词拒绝了几天,今日也不打算理会他。
但在开口的瞬间,他改变了注意,“好,本王这就去见他。”
等他到达馆邸时,仇晔正闲情逸致地调着香。
见承王来,他既不欣喜也不意外,仿佛早料到了承王会同意和他相见。
“我这香有宁神定气之功效,承王不如坐下,静静心。”
不仅是承王的到来,就连承王的心情,他都拿捏得正好。
承王坐到他对座,开口问道:“太子找本王,可是有要事?”
仇晔讳莫如深地一笑,“不急。”
随后,他自顾自地继续调香。
承王皱紧了眉头,看他动作,不久后,烟袅袅升起,二人对视无言。
仇晔没有撒谎,这香的确静心宁气,只坐了一会儿,承王已放松些许。
但他的警惕未减,在安定心神后,他再次问道:“太子究竟有何事?”
“从前听闻,承王乃大岐下一任储君,大岐皇帝对承王寄予厚望。因此,我一直想见一见,大岐未来的君主。却没想到,只因立了几件功,你们皇帝就把一个小公主纳入储君人选之中。”
这话显然是故意在承王心口上扎了一刀。
承王眼中掠过戾气,面色又变得不痛快,“此乃大岐内政,与太子无关。”
仇晔置若罔闻,继续自顾自地道:“原本唾手可得的尊贵之位,被横杀出来之人阻拦,这滋味可不好受吧?”
承王沉默。
他的确不好受。
他知道自己谨小慎微,天性敏感,没有运筹帷幄的能力和魄力,他也一直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做皇帝。
因为有自知之明,他每日提心吊胆,愈发的敏感谨慎,深怕做错一件事,就会让皇帝对他失望。
相比之下,对于洒脱的虞逸,他羡慕不已。
虞逸的聪颖,在年少时已可窥见一斑。
与被给予厚望,日日被盯着念书的他不同,虞逸没有压力和烦恼,每日都可随性地玩乐。
年少时的他,对于自由的虞逸很是艳羡,但他从来没有埋怨什么,因为他知道,他在为继承而做准备,他的刻苦努力和牺牲终归会有回报。
直到他十五岁那年,他发现自己错了。
那日,他照常去往毓书阁学习,虞逸意外地出现在了那儿。
她捧着一张纸,说是想要拿给太师看看她写的赋。
他心生好奇,十岁的虞逸能够写出怎样的文章,便拿过来读了读。
这一读,他大为震撼。
那时虞逸尚小,可是她字里行间,言辞宏畅,磅礴气势仿若滔天巨浪,尽显博大之志。
认真读完后,他由衷地夸赞了虞逸一番,但接踵而来的,是发自内心的恐慌。
只这一篇赋,他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虞逸的潜力和心境都远超于他。
如果让皇帝知晓这一点,会不会对他失望?皇帝又是否会做出另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