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阶段,交战双方都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动向。
试探;
驱赶;
再试探;
再驱赶;
两边不断重复这样毫无营养的菜鸡互啄戏码,那种不厌其烦的架势足以让旁观者打着哈欠抱怨“这两帮家伙真有心打吗?”、“他们是不是要就这么一直纠缠到地老天荒?”。脾气暴躁一点的估计早就甩杯子走人了。
实际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单纯就战斗力而言,李林占据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演变成消耗战绝对对他有利。他的战术也确实是通过占据关键位置迫使罗兰和他打消耗战。这样做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以逸待劳。缺点是战术运用上比较被动,战术层面的主动权大多在敌人那里。罗兰的麻烦则正好相反,装备和兵员数量不足的他竭力避免任何消耗,面对李林固若金汤的防御,他只能不断引诱、调动敌军的部队,在敌军变换阵型时,设法诱敌深入,各个击破,以此撬动整个防线。
两个都是理性派的万能型指挥官,在这种特殊战场环境下相遇会演变成这种局面并不令人奇怪。
僵局一直持续到两小时之后才被打破。
“iii型小队快要被包围了!”
“mds中队前出支援,装甲车队也做好支援的准备。”
在这种攻防战中,双方指挥官的水准只要不是相差太远,对大局影响有限。真正对战斗会产生直接影响的,反倒是中间阶层的指挥系统。
指挥官负责统领全局,基于整体大局制定作战计划,负责将作战计划贯彻执行,承担基层和上级的沟通连接的就是中层干部。罗兰这边的中坚都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人才,当中也不乏百战老兵,可以算是相当优秀的中坚力量。李林则是通过区域战术演算网络来辅助控制,双方在信息传输、接受、理解的速度差异随着战况的推进一点点展现出来,如今正是展现结果的时候。
透过不断变化阵型和调整相对位置,一个小队的空战型占据了iii型小队的天顶位置。双方的性能差距使得这场遭遇战在二十秒后便毫无悬念的结束了,也正是这二十秒时间使得早已蓄势待发的几个中队将“自由军团”最宝贵的机动打击力量纳入包围圈里。
“炮击准备,十五秒后对敌军集结区域进行火力覆盖。十七秒后执行方案德尔塔。”
要收拾掉这一群沙拉曼达iii并不困难,不管是用数量压倒,还是用火力覆盖不分敌我一起轰掉都可以。
只不过——
战争中获取胜利的唯一办法,便是于对方不利之事要进行到底。
“是要壮士断腕呢?还是眼看着手里的兵力一点点被消耗殆尽?留给你的时间可不多呐,罗兰。”
另一边的装甲指挥车里,罗兰正承受着李林给予的试炼和压力。
——真是个丝毫大意不得的家伙。
死盯着终端界面里不断变化的图标,罗兰感到攥紧的掌心里正不断渗出汗水。
他在战争、战略、战术等各方面领域的成就都可以追溯到李林身上,一直以来他只是在追逐李林的影子,拾人牙慧罢了。
掌握所有秘密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