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军止不止八十万?这是个问题,刘瑜不清楚,但正常来说,辅兵必定是比正兵多才对的,就象西方历史上的斯巴达三百勇士,后面就有近二千辅兵在支撑他们的作战消耗、后勤、战损医疗等等,甚至有考证说,还有一万奴隶也在协同他们的战事。
就按厢军也是七十万,这又得一千四百万贯军费了。
也就是说,光军费,大宋一年的开支,就得五千万贯左右。
如果厢军按刘瑜的理解,比禁军更多些,那五千万还不止!
大宋的确是富足,人口堪堪过亿,税赋收入就过亿贯,可这军费就去了一半多啊!
没等刘瑜回过神了,梁焘又砸了一句更残酷的真相:“子瑾可曾见着,大宋除了天灾之外,流民四起,或是史书上,民不聊生,易子而食之类的惨事?不曾见着吧?为何?”
梁焘看着刘瑜,苦涩地说道:“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
他很无奈,但不能不说,这话也是有道理的。
刘瑜听到这里,却就长叹一声,摇手示意梁焘不用说下去了。
是,大宋对于盗匪的政策,就是这样。
演义里对宋江的招安,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剿匪?成本太高了,招安好了!
或是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大宋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
所以大宋相比于明清,很少有起义。
因为没有流民啊,没有被压迫到实在活不下去的群体。
天灾来了,那就募兵嘛。
而招兵的标准,从宋太祖那年代,到如今,是越调越低了。
“当然,大宋虽然钱根紧缩,但刘直阁所请者,不过殉国六名壮士,一人五百贯,也不过三千贯罢了。只是此例一开,之后八十万禁军,若有为国捐躯者,必都按此例而请,便是打个对折,朝廷也应付不来啊!”
刘瑜拍了拍梁焘的肩膀:“受教,况之你今夜就先值夜吧,我得回去想想办法。”
“这?”梁焘就不明白了,该请赏的折子,刘瑜也递了上去,朝廷不批,还想什么办法?
绝对不可能批的啊!
税赋不单要支付军费,还得支付官吏的俸禄啊、治水的费用等等支出。
不要说五百贯,就是一百贯,也不可能给的。
要这次开了先例,以后死一个禁军,抚恤一百贯,朝廷也要完蛋!
但梁焘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常都知道什么时间该开口,什么时间该闭嘴。
“是,刘秘阁只管去办差便是,下官自然留在公事房当值。”
刘瑜点了点头,无没心思再说什么,径直出了门,上马就往家里赶过去。
他真的没有心思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