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明的规矩是下属给上司送年礼,上司回一些礼物略表寸心,如今大帅给咱送礼了,这得回什么礼单才合适。马城知后下了一道军令,不得回礼,众将这才尝了个鲜,原知这世上还有给下属送礼的官长。下面军官有样学样,将米面,山货送至各队各哨,让这个年过的有些暖意。
除夕夜里,山外侦骑连滚带爬的撞进官厅。
一干亲兵将那侦骑拦住,那骑兵隔着人群叫道:“大帅,回来了,大帅,李好运和兄弟们回来了!”
马城一脸茫然还在琢磨着李好运是谁,下首已经咣的一声,王贞僵在当场打碎了手中的碗。
崇贞三年的除夕夜,李争鸣,吴官两人率三十六骑在山中转了半个月,终于找到一条小路回归来远楼大营。这两人全身是伤还唠叨着山路太难走了,明明很近却绕了半个月,鬼打墙了。
马城大喜过望将三十六骑好生安顿,这可是立了大功的功臣,少不得要给个锦绣的前程,尤其是李争鸣吴倌两人,李争鸣放出去领一个营,吴倌则升了前军参将,其余三十六骑也各有提拔。面对虏军骑兵袭营没有慌乱,而是就地披甲反冲击,这是大智大勇之辈才做的出来,而且这些人还活下来了。
一时山上喜庆起来,苦战生还的奇迹让萎靡的军心大振。
正月里,帅营中,军议。
袁崇焕回了一封密信,信中有些含糊说他尽力调集各部精锐得精骑两万,步卒三万,这是他能集结的最大兵力了,却含糊不清也不提进兵方略。马城是觉得很不靠谱,这位袁督师很爱说大话,又喜欢独断专行,他言语如此含糊那就太不对劲了,倘若真的准备好了反击,那早就牛皮吹的满天飞了。
袁崇焕态度可疑,众参谋分析过后认为,多半是朝中出了问题。
这倒是并不难猜,朝中有人想议和了,并且议和派的势力还很不小,否则袁崇焕不会如此为难。又过了两日病塌上的英国公张维贤,派人送信,果然如此这议和之论,居然还是皇太极先提出来的,朝中立马就有人响应。上蹿小跳闹的最欢实的,是兵部侍郎杨嗣昌,极力主和。
主战派则是一干勋贵将领,勋贵以张维贤为首,武将以东江总兵戚金为首。
从议和逐渐演变成文武之争,朝中又是口水漫天飞,勋贵武将自然骂不过文官清流,朝会上吵了几天便落在下风了。杨嗣昌继承了东林干将朝会上战斗力爆表的优秀基因,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大谈建部之患在于抚而不在于剿,如今京畿,直隶都打烂了,在打下去百姓流离失所士卒白白死伤,建部虏酋既然求和了,那就没有必要再打了。
马城接到了张维贤的信,心情就好象吃了一只死苍蝇,恶心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