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三百四十六章选秀(20)</h1>
殿内六大臣傻眼了,猜想是一回事,猜对了又是一回事,这封诏书中的语气确实是先帝两年前恩旨魏国公的口吻,无非就是让当时还是定王的朱慈炯以南下祭奠孝陵为借口,趁机整顿南方兵马,但又担心定王年幼不堪重任,所以让武勋世家的魏国公徐弘基助定王一臂之力,为了笼络魏国公誓死笑命,特意将徐丹赐婚于定王。
可这两年间发生的事情何其之多,甲申之变崇祯殉国,南下的定王侥幸逃过一劫也就算了,到了南京却没有召见魏国公一起整顿兵马,而是偷偷摸摸的收拢流民在江心洲上编练了一支新军,最后将其父皇交代的要整顿兵马的任务干的更是彻底,直接把五镇兵马主将及亲兵斩尽杀绝……
这封诏书为何今日才现于人前,他们都不用问就知道今上会是什么说辞,无非是胸中自有韬略,无需仰仗魏国公一起整军备武,至于赐婚则更简单,年龄不够嘛!诏书里面写的清楚,要定王十六岁才完婚,那么到了十六岁再拿出来也不嫌晚啊,现在十六岁了,拿出来了……于是定王妃直接变成了皇后……
众臣甚至敢打赌,若非是今上看上了徐家丫头,崇祯殉国以后,这封诏书会不会有重见天日的机会都难说,但现在诏书拿出来了,摆在几人面前的劝谏便成了天大的难题,因为要是一定要让今上抗遗诏不遵,那么今上就要背上不孝的恶名,他们有一个算一个皆是不忠之臣,最重要的是这份诏书在崇祯殉国之后已然成了遗诏,压根就没有让崇祯先帝收回成命的机会……
“国公可否借诏书一观。”陈子壮上前一步说道:“他在北京当过官也接过圣旨,崇祯的笔迹他还是认得的,这么说的意思无非就是怀疑诏书的真假,其实已是失礼到了极处,但只要有一丝阻止立徐氏女为后的机会,他就绝不会轻易放过。”
徐弘基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诏书递了过去。
陈子壮打开圣旨,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半天,最后终于还是长叹一声将诏书递了回去,几位大臣一看便知道圣旨确为先帝亲笔,当然这也是意料中事,今上若是想伪造先帝旨意,完全可以用‘诏曰’而非‘制曰’,否则让有心人识出岂非成了最大的破绽。
朱慈炯走上御阶回到龙椅上坐下,道:“各位爱卿,对于朕册立魏国公之孙为中宫皇后可还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