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说来倒是朕错怪与你了。”崇祯叹了口气,想想也是,一个十四岁的孩童就算有心机又能厉害到哪里去,再说了组建一支能够潜伏在张献忠和皇太后身边,并且能得到绝对信任的杀手密谍谈何容易,苗宣那个时候可不是如今掌管内廷的天字第一号大太监。
一个亲王身边的大伴,在亲王未曾就藩之前能有什么权势,没有权势何来银子,没有银子又能办成什么事?如此一想,崇祯顿时觉得自己先前确实是多疑冤枉了朱慈炯。
不过也是因为今时不同往日,若崇祯还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即便朱慈炯这番辩解,他也未必会马上消除疑虑,但现在他已是闲居的太上皇,朱慈炯却是手握重兵的一代英主,朱慈炯又有什么必要继续欺瞒于他……
崇祯放下心结道:“你方才说在等待太祖预言的时候便苦思解决之道,给父皇说说看,你都想到了些什么?”
朱慈炯舒出一口气,看来最难度过的一关已经过了,心情立时轻松了些许道:“儿臣遍览之古籍并非正统史书,因为儿臣以为正统史书诸如《资治通鉴》一类的史书皆由儒家文臣所绘,书中对于王朝得失大多避重就轻,尤其是对儒家臣子党争之祸大多一笔带过。”
“故儿臣让苗宣寻找民间野史,勤加阅览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历代王朝倾覆之前多有农民起义祸乱天下,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瓦岗、唐之黄巢、宋之方腊莫不如是,尽管这些农民起义都未曾推翻道统,但对于王朝无疑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也使得一个王朝从此脱离皇权掌控,最终被取而代之。”
“但一个王朝为何发展三四百年便会被推翻?其实简单点说就四个字‘土地兼并’,王朝末期天下大乱,无数权贵豪门覆灭,无数百姓死于非命,以致于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荒废,新朝初建之时,新贵初立这些人大多由民间崛起,多少知道民间疾苦,故而还能善待百姓,何况大量荒芜的土地有待开垦,百姓不会担心无田可耕无地可种,所以历代王朝建立之始也是百姓最为安乐祥和的一段时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大量繁衍,土地的总量却没有变多,土地的产量也没有增加,原本一户人家能够拥有的土地假设是一百亩,到了一百年后因为人口的原因,或许便知只剩下五十亩,两百年后便只剩下二十亩,时间越久农民的土地便会越少。”
“一旦遇上天灾,土地产量锐减甚至颗粒无收,农民连养活自己的口粮都没有了还要缴纳赋税,逼不得已只能卖地,不良门阀士绅乘此机会大肆兼并土地,于是落在士绅手里无需缴纳赋税的土地越来越多,而需要缴纳赋税的百姓土地越来越少,国家的税收也因此锐减,豪绅士族为了一己之利大肆鼓吹不与民争利,强烈反对征收商税,只会把沉重的负担强加在已经不堪重负的农民身上,到了最后有得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卖儿卖女卖妻卖自己,有得便会揭竿而起,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吹响推翻王朝暴政的号角。”
崇祯听的眼皮子直跳,朱慈炯说的每一个字都直指他的为政之失,偏偏他还无力反驳,因为事实便是如此,他继位大统之后听信百官之言废除各项商税,却在百姓的头上强加了包括‘三饷’在内的各项杂税,丝毫没有顾及百姓是否能够承受,农民军为何越剿越多,以至于到最后势大难制,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逼不得已最后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造成这大明社稷糜烂的不是农民本身,而应该是他自己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