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蒙克也转眸来深深凝望住满都海。
这本是他自己想要的,满都海却用她自己的威望替他担了过去。
满都海感受到巴图蒙克的目光,微微一笑点头,拍了拍巴图蒙克的手背。
莫日根便也起身说:“依臣下看来,亦思马因与小宁王合兵南下,明军必然抵抗。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大汗,臣下斗胆建议大汗与明国暂时放下干戈,南北合兵一并歼灭了亦思马因才是要紧!”
巴图蒙克目光涌来。
从战术上来说,莫日根的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可是这却违背巴图蒙克自己的心愿。
倘若与明国修好,他就没有理由继续扣着大明的使团,就得放兰芽回国。
满都海又转头来看巴图蒙克,然后缓缓道:“莫日根说得对,却并未唯一的正确法子。先放亦思马因南下与明军作战,我们只袖手旁观就好。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才是对我们最好的。”
满都海说着凝视巴图蒙克的眼睛:“再说,咱们手上还掐着大明使团。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用使团与明国谈一笔买卖。不过不是现在,大汗说是不是?”
巴图蒙克眼中又是一喜。
莫日根便是一急:“可是咱们完全不做防范也是不行的。倘若亦思马因和小宁王打不过明军,他们南下的路被堵死,那他们反倒会倒戈一击,重新回到草原来,朝北向我们来。而如果明军此时趁机一边掩杀亦思马因和小宁王,一边却趁机大军来袭,到时候咱们反倒是措手不及!”
这一回巴图蒙克亲自说话:“莫日根说得对。咱们虽不出兵进攻,却也要严防大宁一线。要派一个将官,既熟悉我草原情形,又不易引起大宁沿线明国人的反感的……”
巴图蒙克说到这里,自己却停住了,皱起了眉。
实则,在座众人心中同样浮起了一个最适合的人选:岳兰亭。
只是此时情况特殊,巴图蒙克如何能放心将岳兰亭放出去,而且是南下。
满都海略作沉吟:“实则……大汗怎么忘了,咱们帐下还另有一队人马呢。有了他们当人肉防线,纵然来的那个人是司夜染,他也不忍挥下屠刀的。”
巴图蒙克眼睛一亮:“是啊,我怎么忘了!”
消息传来,兰芽也是一怔。
“哥,大汗竟然没让你带兵前去?”
若巴图蒙克派岳兰亭去,正好给了他们南下的机会。到时候只需易容,冲到了大宁一线便安全了。却没想到巴图蒙克却是派了另一支部队出去。
更可笑的是,那支部队老弱病残、缺粮少草!
腊月二十五巴图蒙克在王帐誓师,兰芽裹着皮裘,与巴图蒙克和满都海同立在高台红毯之上,映着草原上炽烈的阳光,竟然在那队人马中瞧见了王瑾父子!
这对父子就是接受了她的笔墨,后来还替她将那幅画带到大宁去的书生父子。
一个极糟糕的直觉涌入脑海,兰芽熬到结束,便去了兵营。
老弱病残都在整装待发,兰芽找到了王瑾。
相顾无言,只有彼此眼中的波涛翻涌。
兰芽便一把抓过那孩子来,哄着他道:“你爹在办正事,你别跟着捣乱。过来给我瞧瞧,上回教你写的字,你可都学会了。”
那孩子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瞧瞧他爹,又瞧瞧兰芽。
王瑾便赶紧点头:“还不快跟贵人去?在这只会碍手碍脚。”
兰芽便将那孩子带到一边。看过孩子的功课,她又教孩子写字。她歪头想了想:“我当年在江南看过一家门上的横额,那几个字很好的,便教给你吧。”
兰芽写下“两仪三光”几个字。笔画简单,字面也好理解,那孩子一点就通,兰芽便将他写好的字裹进他怀里,跟他说:“回去给你爹瞧瞧,看你写的好不好?”
这四个字简单的字,却蕴含玄奥,巴图蒙克没在近前,于是即便是其他在旁监督的草原将领看见了也未必能理解。
兰芽远远瞧着王瑾从孩子怀里接了字,看了一眼之后便猛然抬眼望向兰芽。
隔着幢幢人影,兰芽看见王瑾急促地点了下头。
兰芽便裹紧皮裘,一腔悲愤地奔回自己的帐篷。
她知道他们是谁了!
可是巴图蒙克,却叫他们去做人肉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