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其他类型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65节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65节(2 / 2)

偏不仅仅是粮种,齐家村还有洋芋,番薯,玉米,土豆等物,都是可以种在坡地,而且耐饱的粮食。

嘶!一个小小的齐家村啊,竟然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太不可思议了吧!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丢出,满朝的大臣们好些都没缓过来,可是呢,在事实面前,已经用行动证明,粮种也好,肥料也罢,甚至是从番外弄回来的东西都好,都是可以解决大明百姓温饱的好东西,那必须要大力推广。

不过,该让谁来做这件事?

还用问吗?想学的人来齐家村,由延侯舒笙亲自教授,工部的官员必须保证自己学会,而后每人前往一县负责推广。

齐家村,齐老五的爹啊,那都得以封侯,平侯。一时间让人震惊不矣,一个泥腿子,既不曾考取功名,为官为民,也不曾上阵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竟然也能被封侯?

肥料这等好物,能添加粮食的收成,难道不算对民有功?

研究出一年两季粮种的舒笙对国有功,能让粮食增产的肥料出自齐老爹之手,同样也有功。

泰定帝既然放的话,让朱至王后继续收拢各方面的人才,那就得说话算数。该给的奖赏绝对不能吝啬,否则怎么让其他人朝不同方向,却是同样利于国家发展的方向前进摸索?

已经尝到甜头的泰定帝认为,可以像朱至说的那样,全面发展人才,这科举的内容是不是也该改一改?

是的,泰定帝突然意识到,自家老爹圈的科举考试的内容,真是让人除了死读书外,读不好说的人大概只有一种结局-坐吃等死。

可是,泰定帝问自己,若是他当的不是太子,倘若发现读书没有出路,他会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不会的。对于泰定帝来说,读书只是一条出路,并不代表除了读书之外,他不会选择别的出路。反而让家人为了他读书而吃苦受罪。

然而泰定帝也得考虑另一个问题,像他这样懂得变通的人能有几个?

或者更应该说,朝廷给天下读书人释放出的信号就是,除了读书能够光宗耀祖外,再没有其他办法。毕竟就连考试的内容都已经规定在了四书五经内,而且能答题的规矩都定得死死的。

泰定帝知道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无非是要把天下的文人学子都牢牢的掌控在手里,也把大明朝牢牢的握在手中。

然而果真能握得住吗?

真正的聪明人想要完全控制住是很难的,真正能够控制的只有那些蠢货。

然而一旦到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蠢货果真能够救国救民吗?

有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际的人,必然是万里挑一的聪明人,所以朝廷对这些人的控制几乎等于零。

所以,定考试范围,不过是让一群蠢人有了机会死记硬背从而有了出仕的机会。甚至因为考试内容的限制,反而让真正的聪明人对朝廷弃之如敝屐。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泰定帝动了这个念头,思来想去之后,召了文臣们入宫商量。

怎么说泰定帝也算是登基为帝了,当上了皇帝也该开恩科。泰定帝的意思也很清楚,他想改一改考试的内容。

这事一丢出来,马上有人道:“这是太上皇登基之后才定下的应试内容。”

“延侯当初就是朝廷刷下的进士。”泰定帝话音落下,本来想拿朱元璋压泰定帝的人,都闭了嘴。

“陛下,这不过是一个例外而已。”好在有人缓过来了,小声的提醒,这只是一个例外是吧。

泰定帝瞥过对方道:“果真只是一个例外而已?”

听出了泰定帝言语中流露出的不善,似乎要借此机会查查,是不是果真像他说的那样,只有那么一个例外。

话都捡好听的说,事实上是不是的,大家心里也有点数。可是眼看泰定帝要较真,那赶紧得把话头转了。

“陛下打算怎么改科举?”泰定帝一照面就已经提出了问题,也表明了态度,要是谁在跟他唱反调,那不是逼得泰定帝拿出真凭实据证明自家老爹错了吗?虽然这么一来,的确让朱元璋面上不好看,然而只要对大明有利,朱元璋也是不会在乎的。

当然也有的臣子觉得,这事儿还是别逼得太紧比较好。难道真有人想看这大明的两代皇帝吵起来吗?

想想朱元璋对泰定帝的态度,只怕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儿子这边。

这样一来,有心挑事的人不就成了他们这些臣子?按朱元璋的性子,想要挑拨他们父子感情,朱元璋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要他们的命。

所以,对于泰定帝要做的事,哪怕是要改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想改那就让他改吧,朱元璋要是不乐意,自然就会回来找泰定帝的麻烦。

“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也不再局限于答题的方法。明经和明义,农桑等等,你们看着朝廷哪一个部门缺人才的就多加点。”泰定帝顺着这么个思路抛出来,至于到底要怎么做,还得臣子们一道商量。

“太子跟着一道商量,尽快拿出个合适的章程来,明年朕要开恩科。”泰定帝确定的目标,让儿子和朝臣的一道商量,行不行,他看着。

不过这件事情得抓紧了,怎么说明年也是泰定帝登基改元的新一年,那不得趁此机会多收人才。

被点名的朱雄英乖乖的应了一声是,突然想到多年以前,朱至就对朱元璋框定了四书五经作为考试的内容而怨念无比,没想到朱至没把这件事提出来,如今泰定帝奔着大局也决定要改科举的内容。

但是,朱雄英也得承认,会读书的人未必就能为国出力,为民尽心,而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代表于国无用。

所以,用人之道啊,实在是不好把控。

朱雄英再一次体会到,人啊,果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好在,古今往来自科举创立开始,取士之道多有记载,先前没有框死内容的时候考的什么,取长补短,对应着自家如今最缺的人来定,并不是什么难事。

故而,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了,教材。

这一点是朱雄英提出来的,要说也是从朱至那儿得来的灵感,之前朱至带人给朱允炆和朱允熥修教材的时候,朱雄英就上面的内容查看了一遍,不得不承认,这教材确实该重视。

是以,考试的内容放开了,可是这上课的内容,是不是应该也集大成而定,也不至于让人面对书籍千千万万,却不能确定考试的内容都有哪些。

泰定帝面对朱雄英的提议,也问起在座的臣子们都是何想法。

朱雄英提起教材两个字,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原本朱元璋框定四书五经作为考试的内容的初发点,从各书籍之内挑选出认为可以选为教导的内容,这算不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的思想?这件事从整体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很多人的想法都在动,最终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教材方面可以由朝廷出面,集各大家修出,然后发布天下,供天下各州府的学子,先生运用。

可是教材到底该怎么出,这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朝廷想要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就会选定什么样的内容以供天下学子学。

最新小说: REMIX(混音人生) 我是大明星 婚内家暴犯 这反派谁爱救谁救 工具人,但可爱万人迷[快穿] 穿为死对头影帝的猫 女装嫁给失忆大佬后 抄家流放?不慌,系统屯粮嘎嘎足 良意缠颜 叛逃之后(西幻nph)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