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华再问:“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这我说不好。”张推官摇头,“不过按常理来推,可能是外放贬官,乃至斥退罢职。也不一定是全部,把五人都弄走难度太高了,我能猜到的是,程风宪作为领头的一定不能幸免,至于你苏伯父,尚在未知之数。也许他运道好,能躲过这一劫。”
珠华默默点了点头,张推官这么说应该是肺腑之言了,她再追问也没意义,只能期望事态确如他所说罢。
就算苏父没有躲过,但只是贬官或者罢职的话,这结果不算最糟,苏长越看着读书不错,熬过他的成长期,只要他能成材,苏家总还有站起来的时候。
现在他们能做的,唯有等待。
**
珠华和张推官都低估了万阁老。
他没有一个一个来,也没有只报复“首恶”。
不过半个月的功夫,从程文往下,五人组被一锅端了。
这件事简单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之中,出了一个叛徒。
☆、第56章
沈少夫人等推断出苏家要“出事”的最有力凭据是皇帝对于联名弹章的反应。
这份弹章上只字未提人君的过错,只集火在万阁老身上,目标明确,分寸极佳,按正常态势发展,就算搞不倒万阁老,皇帝碍于朝廷体统也得让万阁老回去闭门思个过什么的,再随便找个人就着弹章内容查一查,当然很可能查不出什么,但这至少能在万阁老身上撕出一道口子,振奋后来人,让人意识到他并不是无坚不摧。
后来人多了,口子多了,离万阁老倒台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却万万没想到,皇帝连这个过场都不肯做!
他就是摆明了车马,无论万阁老怎么为千夫所指,他都要罩到底。
因为在群臣眼里,万阁老是奸臣,是害群之马;但在皇帝眼里,万阁老却是个忠臣——至少在支持他修道这一件事上是。
皇帝早年的脑子还是清楚的,他虽然一直没耽误搞自己的个人宗教信仰,但那时比较节制,想给天师建个新观了,被劝谏折子甩一脸,他也就罢了,凑合凑合自己在皇宫里弄场斋蘸,也算尽了心意了。
这一来是因为那时他还值壮年,没有那么强烈的长生不老的需求,二来则是因为,万阁老还没上位。
及到万阁老熬走了排在他前面的几个阁老,凭资历终于当上了百官的领头羊,皇帝正从四字头迈进了五字头。
子曰:五十知天命。
皇帝知道的天命与圣人有些不同,他不是知道世事已有定数,人生到此不必执着,当以看淡为上。而是——朕居然要老了,这可万万不行!
长夜难眠、关节酸痛、视力昏花等等这些中老年人常见的毛病挨个找上了他,把太医院的太医们挨个召遍了也没辙,因为皇帝的这些症状其实很轻微,不能算病,只能说是正常的身体衰老中发出的信号,而再好的太医也无法逆转时光。
但皇帝不甘心。
既然太医没用,他就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问道的路上。
这回再多的劝谏折子也不管用了,谁都不能拦着皇帝长生不老再活五百年的愿望——甚至皇帝都怀疑,他之前修道所以一直没有所成,就是被百官拦着,这也不准,那也不许,导致他对上仙的供奉不够丰厚,显示不出他的道心虔诚,才未见神效。
他一定要弥补这个错误。
瞌睡碰上了枕头,万阁老在内阁里装了好些年媳妇终于有朝一日熬成了婆,但因为排他后面的后辈年富力强,而万阁老本人在政务上却没有什么杰出长才,为了稳住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首辅位置,他急需跟上司搞好关系。
皇帝之前修道,满朝反对,六个阁老五个不赞成,万阁老不敢鹤立鸡群,只能和光同尘,对此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就这压力都很大了,前两任首辅都看出了他两不得罪的心眼,为此很看不惯他,都动过手脚想把他搞走,只是皇帝手下难得有一个不跟他叨咕的,硬是保下了他。
皇帝没有白费这番心思。
万阁老真是一个知情识趣的人,对皇帝在修道方面的需求非但从来没有一个不字,还主动尽全力配合。
因为他配合得太好,没多久,皇帝的想法就变了——原来群臣劝他,他虽然不听,但心里知道群臣劝得没错,他身为一国之君,沉迷宗教,确有不妥之处。
但他现在觉得自己没什么错了,他又没别的爱好,不过修个道,想多活几年怎么了?至于靡费,这江山不是他的江山吗?百姓不是他的百姓吗?他用自己的钱自己的人敬奉一下上仙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