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任我行作者:荆行
第十九回受封赏细问旧属,治内伤承诺救人
鹿鼎任我行作者:荆行
第十九回受封赏细问旧属,治内伤承诺救人
韦仁正在自鸣得意时,忽听得外面有人叫道:“桂公公,大喜,大喜!快开门。”韦小宝将经书包好放进箱子再合上,然后一面扣衣钮,一面从内间走出去开门,问道:“什么喜事?”
门开处,只见门口站着四名太监。见韦仁开门出来,都满脸含笑一起上前打千请安道:“恭喜桂总管!贺喜桂总管!”
韦仁笑道:“大清早的,这么客气干什么啊?”一名四十来岁的太监笑道:“刚才太后颁下懿旨去内务府,因海大富海公公救驾身亡,尚膳司副总管太监的职司,就由桂公公升任。”另一名太监笑道:“我们没等内务府大臣转达恩旨,就巴巴的赶来向你道喜,今后桂公公统理尚膳司,那真是太好了!”
韦仁听信后取出银票,给每人送了五十两报信费。四人顿时眉开眼笑,直道桂总管年轻有为、圣恩得宠,来日必定飞黄腾达。这四人之中,两个是太后身边的近侍,奉太后之命去内务府传旨,最先得到消息,是赶过来请赏的。其余二人是尚膳监的太监,一个管采办粮食,一个管选购菜肴,最是中的肥缺。二人一早听到海大富身亡消息,立即守在内务府门外,寸步不离,要知道何人接替海大富的遗缺,立即赶去打点,以便保全职位。
四人均道,大伙儿早只知桂公公在皇上跟前大红大紫,想不到太后对你也这般看重,只怕不到半年,便升做总管了。以后可得对他们多提拔!
韦仁哈哈大笑,道:“都是自己人、好兄弟,还说什么提拔不提拔?那是太后和皇上恩典,我桂小宝又有什么功劳?来来来,大伙儿到屋中坐坐,喝一杯茶!”那中年太监道:“太后的恩旨,内务府总得下午才能传来。大伙儿公请桂公公去喝上一杯,庆贺公公飞黄腾达,连升二级。桂公公,你现下是五品的官儿,那可不小啊。”其余三人跟着起哄,定要拉韦仁去喝酒。
“大伙盛情原本不应当推辞!不过,昨晚皇上有交代,让本总管今日到太医院去办点要紧事。这……”韦仁装作为难的样子道。
众人一听要办皇上的差,哪敢再说半句,约好来日再请喝酒祝贺,请韦仁到时万万不要推辞。于是,众人告辞而去。
这时,从屋外走进来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小太监,看上去十分眼熟,正暗自嘀咕。那小太监上前躬身请安道:“小的李三清奉敬事房令前来伺候,请桂总管安!”
“李三清!哦!我想起来了,你是训练营里的。起来吧!”韦仁一听名字,记起来了,这李三清是自己训练的三十名小太监中的一名。
“桂总管还记得小的。”李三清见韦仁记得自己,顿时受宠若惊。要知道在训练营里,他们原本对韦仁就敬畏有加。后来听说,他又率领挑选出的十二名小太监奉旨,一举擒拿奸臣鳌拜。救驾擒贼功劳显赫,被皇上赐封为中最年轻的从五品副总管。这次因海大富公公在寿宁救驾身亡后,他又被皇太后懿旨钦定为尚膳监管事副总管,品级升为五品。这些早让他们将韦仁奉为崇拜奋斗的偶像巨星。
“训练营其他人怎么样?”韦仁知道训练营结束后,众小太监便被重新分到中各司,他一直忙着有事,尚未有机会去打听这些。除了在擒拿鳌拜时身亡的三人以外,其他二十七名小太监可是自己的第一批手下。这股力量自己是不可能放弃的。于是,他坐下来详细地问起他们的情况。
这李三清年纪不大,对情况却掌握的十分清楚,讲起来,滔滔不绝、条理清楚,二十七名小太监现在的所在均说的清清楚楚,没有半点含糊遗漏。看来此人是个不错的人才,值得自己好好调教一番,以后好为自己的助手。原来,这二十七名小太监,除了参加擒拿鳌拜的九人被提升为六品首领太监,另行安排外,其他人均各回原司。
等李三清说完,韦仁道:“这样,你过些时候找机会分批安排一下,本总管想请原训练营的兄弟们聚一聚!”
“是!公公,您不知道弟兄们都很想您老人家。都希望和您老人家见见面!”李三清听了大喜道。
“好了!小李子,你熟不熟太医院!”韦仁问道。
“太熟了!回公公,小的到尚膳监前一直呆在御药房,对太医院很熟。”李三清连忙回答道。
“那太好了!你马上陪本总管到太医院走一趟!”韦仁道。
“是!公公。”
太医院是专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服务的医政及医疗保健组织。清代只设一个太医院,院使正五品,总揽医药行政及医疗大权,清初,御药房也划归太医院管理,全国医官统一由太医院差派、考核、升降。其中,御药房位于故东侧的南三所以东,前院便是太医院。
御药房隶属内务府,其具体职责是专司带领御医赴各请脉,为内廷采办、储存、配置药品,药房人员并与御医分班侍值,有侍监首领二人。侍值又分值和外值,值地点在皇帝寝旁的御药房,外值则在东华门内的太医值房。外值者为廷中的女、太监、嫫嫫等人诊病。御药房的御医是从太医院内医术湛、品行端正的医士以上人员中选拔的,共10名。御医在进之前需在太医院供职6年,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并经过3或5年一试、二试、三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入选,否则宁缺不补。有时清御医也从各省督抚举荐的名医中挑选。御药房所需药材取自太医院生药库,尽管太医院也是为皇室成员服务的医疗机构,但御药房领药仍需按定例付给银两,或令与皇室有关的药商采买。所购药材一般为生药,入后由御药房医生带领下属太监制备用。御药房的御医尽管直接为皇帝、皇后诊病保健,但地位并不高。
太医院其人员情况人体是:院使一人,是该院行政及医疗事务的主管官员,左、右院判各一人,是该院的副主管官员,御医十至十五人,吏目十至三十人,医士二十至四十人,食粮医生(或称粮生,主要担任缮写等工作)、切造医生(负责药物的,炙调制)各二、三十人。上述员额,清代各朝虽有增减,总的说来,体制未变。该院医官通称太医或御医。院使正五品,左、右院判正六品,御医正八品,吏目从九品。
御医他们侍候于君王左右,为“至尊”诊治疾病,遇有疑难大症,朝野瞩目,责任极重。可是历来皇帝后妃,大都养尊处优,每餐必膏腴杂陈,脯醢并荐,象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有损健康。身贵体弱,得病便不易治愈,反而责怪太医无能。太医进供职,有时须对内府官员、太监等纳以贿金,不如此他们便会从中作梗,处处设置障碍,因此,即使是那些于歧黄之术的太医,由于多方掣肘,也难以一展身手。有的偶然幸中,医治见功,虽赏赉有加,荣耀异常,似乎可以平步青云,其实未必。甚至恩赐所入,尚不够贿赂之所出。加上禁之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有时太医则是首当其冲,难以逃脱。一药误投,生死所系,出了事故,要遭杀身之祸;所以有些名医把应召入视为危途,甚而闻讯远遁,希图一跑了之。真正官运亨通的极为寥寥,屈指可数。世间流传着“太医难当”的说法,洵非虚言,其中甘苦,非个中人不可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