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同人)鹿鼎风流记作者:极品石头
第172章
两人一前一后疾速奔行,弄得街上的更夫还以为是见了鬼了,吓得腿软,连声用闽南语叫着:“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陈近南在中原经营多年,招揽了不少人才,此次也算是下定了决心要回防台弯,几乎把南方各地的精英都带回来了,可谓是人才济济。
高桂和陈近南等核心成员开始制定计划,一方面,他们继续派人去内地招揽各方面的人才,尤其以各行业的工匠为主,另外,组织天地会的人分批的开始移民爪哇,这些事,高桂和陈近南只要发布命令就可以了,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处理细节问题。
紧接着,陈近南和高桂在承天府宁南坊的圣庙学院和明伦堂旁建立台弯高等学院,陈近南亲任校长,高等学院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学校初建,急需大量的教育人才,他们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聘用内陆的知识分子渡台,“以教秀士”另一方面,当时迁居台湾的明代遗臣“多属鸿博之士”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协助传播中原文化。
同时,他们又通过大公子拨款,建立台弯军事学校,专门培养陆军、海军军官,第一批学员,大多是天地会和沐家的人,这些人,也将会是他们将来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坚力量。所有的事都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公子也在之后继承了延平王的爵位,成为台弯新的话事人。
郑克壁虽然志大才疏,却也雄心勃勃,他目光决不短浅,对高桂的海外扩张之策极为支持,不但大方的从国库支取钱财给他,并亲自给军事学校题词,当然,这是高桂这厮想出来拍郑克壁马屁的,并且还让郑克壁在军事学校挂名校长。
郑克壁是郑经的长子,但却一直得不到郑经的欢心,反倒是死鬼郑克爽,生得伶俐俊秀,嘴又乖巧,郑经甚为宠爱,并有意为郑克爽培植班底,郑克壁几乎被废若非他的丈人陈近南在台弯拥有超然的地位和声望,他的那个小朝廷早就分崩离析了。而高桂一到台弯就帮他铲除了郑克爽,而他的老丈人则在背后震慑住郑克爽的人,一场政变,以雷霆之势解决,漂亮得让他做梦都要笑醒了。所以,郑克壁投桃报李,一点也不小气,全力支持高桂提出的海外扩张计划。这人没什么才能,治理国家的本事也很有限,但好在他信任陈近南和高桂,肯放手让他们去干,于是,短短的时间里,台弯的气象就焕然一新。
高桂一边开始给军事学校的学员灌输现代化军事思想,一边开始着手准备建立自己的舰队。
既然将来要攻打爪哇,那么首先就必须拥有一支能够震慑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海上力量。拥有一支能够登陆作战的精锐部队。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在陈近南的无条件全力支持下,一系列的新举措出台,从内陆不断有人抵达台弯,作为一个开放的贸易港口,台弯依靠着对外贸易,飞速的增加财富,这些财富又不断的转化为台湾的无形资产,学校,工厂,修路,造船,一系列的政策推行出来,不仅是高桂和陈近南他们这班天地会核心,沐家的王运开、王喜等人也加入进来。一时间,高桂的名气如日中天,有郑克壁、天地会和沐王府的帮助,高桂不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立了一支以武林好手为根基的作战部队,更借鉴未来的特种部队的训练模式去训练他们。
因为高桂不愿接受大公子的官职,所以一直是以陈近南的副手身份办事的,在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新政施行之际,整个台弯无人不知高桂,这位延平王跟前的红人,当初在清廷皇帝康熙的跟前就是一个红得发紫的宠臣,现在在台弯的实质上的国王面前,又是如日方中,不得不令人感叹,这厮天生就是个当红政治家的命,甚至在民间,许多百姓已经将桂哥在清廷获得的鹿鼎公爵位照搬过来,叫他韦爵爷。
其实,高桂并非是郑克壁的大臣,而是他的合作者。
在那日郑克壁宴请他和陈近南的时候,高桂有口无心的称他为大明新一代的圣君,过后没几天,郑克壁就单独召见了高桂。
至于那天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
在这之后,郑克壁就在陈府旁边拨给他一套大宅,规模不下于陈府,并亲自题匾——韦府。
正文第195章西班牙统治下的菲律宾
六个月后,从中原传来消息,吴三桂患病死亡,其子吴应熊继位,大周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退守云南,负隅顽抗。这位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大汉奸终于死了,不知他死后如何面对那些当年因满清入关而被屠杀的千千万万的汉人。
沐家在平安镇举行祭祀活动,庆贺吴大汉奸之死,非但是他们,陆续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汉人皆弹冠相庆,大放鞭炮,台弯全境欢欣鼓舞,纷纷走上街头欢庆。
这普天同庆的时刻并未维持几天,就从菲律宾马尼拉传来一个震惊的消息。统治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向在菲律宾的华人华商挥起了屠刀,华人死亡数字达到五万之多!
延平王府,郑克壁面色阴沉,推翻桌案,议事厅中的文臣武将皆是群情汹涌,粗鲁些的,也是破口大骂。
十七世纪初,和十七世纪中叶,西班牙两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人,当年郑成功还曾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个华侨商人,要求他停止和西班牙人进行的贸易往来。并向菲律宾总督递交了一份外交文书,谴责西班牙人的残暴行为。然而西班牙人却将这份文书视为对他们的挑衅,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进行了第三次屠杀华侨的行动,四千名华侨惨死。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谁知当时的同盟耿精忠要求他出兵支援,以致此次行动搁浅。另有说法称,郑经曾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兵。个中缘由,因资料方面的原因,暂无法详知。
(注:此事并非作者杜撰,而是史实。本书将会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具体时间的更改,以配合本书的发展。
“速召陈军师和韦小宝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