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的右手心和手背完好无损,不用看其他部位也能确定是替身。
“那天我为小莲把脉,当时就坐在她的右手边,她却翻身让我看左手,后来我让她伸右手,她又借口右臂摔伤动弹不了。看样子早在那之前她和家里人就计划用金蝉脱壳的法子逃跑了。”
情况复杂,情势紧迫,但万万不能一味图快。
柳竹秋欲开口,萧其臻也正想说什么,二人的话头撞在一处,男人难为情地低下头,柳竹秋笑着请他先讲。
“还是请先生先讲吧。”
“大人是审案官,比我看得多想得远,请大人先讲。”
“不,还是请先生……”
柳竹秋真烦他这书呆子脾气,高兴时扫兴,关键时碍事,严肃催促道:“事态紧急请勿拘泥。”
不出意外,萧其臻的脸又红了,目光只落在尸体上,好像它比眼前的大活人好看似的,让柳竹秋更不爽。
“这案子背景复杂,我怕参与审理的官员中有贼人的党羽,是以至今仍不敢贸然申请解剖白大人的遗体,再加上这件案子,若知道内情的人多了,就更不好掌控了。”
他的聪明头脑还是很值得肯定的,柳竹秋赞同道:“现在刑部和锦衣卫都在插手案子,我们也闹不清里面有多少好人多少坏人。大人看能不能这样,我去想办法让陛下把案子交给你一人查办,由你全权总揽,事情就好办多了。”
“你……想去求太子殿下?”
萧其臻又机敏地洞悉了她的想法,证明他们在事业上还是很投契的。
得知柳竹秋在为太子办事后,他从未对此有过只言片语的探索,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稳重都是好搭档的必备要素。
柳竹秋想自己若是男子,定会跟他拜把子,兴许还能处成管鲍之交,可惜,可惜。
朱昀曦收到柳竹秋的求助信,向奉上经验老到的陈维远咨询建议,按照他的计策在次日向庆德帝汇报观政心得时说:
“儿臣近来阅览各部的办事奏折,发现提意见的人越多,事情就进展越慢,别的事还可讲‘事缓则圆’,唯独刑案审断都以迅捷为优。拖得时间长了,证据会消失,证人也会变得不可靠,难保不酿成悬案错案。儿臣建议凡大案要案,最初只派一两名专员审理即可,等搜集到确凿完备的证据,使案情明朗了再交由法司公议,这样可方便官员雷霆断案,不至延误时机,造成错漏。”
庆德帝夸他所虑极是,传旨内阁立刻照太子的建议拟定法令。
目前顺天乡试舞弊案是皇帝最关注的案件之一,而白一瑾之死是本案的突破口,内阁揣摩圣意,先提交了一批本案的专员名单供庆德帝择选。
他扫视奏折,没发现中意的,问递奏折的大太监唐振奇。
“怎么没看到萧其臻的名字?他不是调去刑部了吗,这种费神的案子正该交给他们年富力强的新人承办嘛。”
庆德帝坐了二十年江山,谈不上知人善用,也还大致了解朝中局势。知道萧其臻不偏不党,背景单纯,人品和办事能力都很不错。像科举舞弊这类错综复杂的案子就得交给这样的人方能快刀斩乱麻。
唐振奇和他想得正相反,萧其臻并非他的门徒,此前署理文安县务时还强势打击他的走狗,已狠狠得罪了他。
本次科举舞弊虽不是这老狗策划的,但哪些人参与哪些人涉案他都有数,还直接从这帮贼子手里分赃纳贿,就是个一等一的窝主。是以糊涂案糊涂办,终于拖到白一瑾这个死鬼出来顶缸,正想就坡下驴呢,怎容得下萧其臻来搅局?
骗庆德帝说:“听说萧其臻前儿身染重病,目前卧床不起,阁里就没录他的名。”
庆德帝要做省心掌柜,早年便将国政交给唐振奇打理,不求他励精图治,能大差不差,保定自家做太平天子就行。
唐振奇深知这点,在皇帝跟前表现得忠贞不二,熟练游走在他的底线边缘,故而多年来贪赃枉法,党同伐异仍屹立不倒。
这大管家的话庆德帝通常是信的,准备在名单中另挑人选时,太子先来请安了。
唐振奇眼看皇帝提起的笔又放下了,心中甚不耐烦,但还得笑呵呵恭迎太子。
朱昀曦蔼然应酬,拜见庆德帝后,笑着说:“父皇,儿臣来时遇见几个锦衣卫的校尉,他们说今天正阳门那边出了件顶好玩的事,因动静太大,看热闹的老百姓把城门都堵住了。”
他笑比花美,庆德帝每见必喜,兴致勃勃问是何事。
“那前任宛平县令萧其臻您有印象吧?听说他今早出行时在正阳门外抓到个惯偷,想亲自扭送去官府。那偷儿不服气,说萧其臻骑马才能抓到他,若都用脚跑,他肯定能逃脱。萧其臻听了就命人给他松绑,说‘我现在就同你赛跑,若你真能逃脱,我便饶你一次’。”
萧其臻指定的赛道是从正阳门到永定门的十里路程,当时许多路人在场听闻,都兴冲冲跟着观看。等他们跑完这段路,消息已传遍城南,夹道围观者不计其数,永定门前水泄不通,往来人马都难以出入了。
庆德帝听罢大笑:“这个萧其臻竟这般爱逞强,那他最后可赢过那小偷了?”
朱昀曦故意说不知,庆德帝便传巡城御史来问,御史说:“萧大人脚力甚好,追着那偷儿跑完全程,已成功将其捕获押往宛平县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