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了,才纷纷系上麻绳在腰间,赶去韩家村哭丧。
时下农村没有火葬一说,宗族里的小伙儿早挖好了坑,只等下葬这日赶早抬了埋在田间地头,韩念念跟着大队伍,从家门口哭送到村头,被村里年纪大的长辈拦住,不能再继续送了,一帮婆娘们不约而同发出最后一拨歇斯底里的哭唱,别村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嘴里不住称赞。
这家人,够孝顺!瞧哭得多大声!
“娘咧!姑奶奶哭晕了!”
“快放平!”
“掐人中,掐人中!”
“抬卫生站去啊!”
旁人口中的“姑奶奶”就是韩桂娟,入戏太深,一口气没上来,一股脑栽了个大跟头,脑门也被磕破了皮,吓得婆娘们慌乱一通,也顾不上哭了,七手八脚把人抬回去。
韩念念和陈玲跪坐在堂屋的干稻草上守着,韩大娘儿媳妇冲了碗糖水端来喂上,过了好大一会儿,韩桂娟才算缓过了气,长长的叹了一声,悠悠道,“老太婆作妖半辈子,这下好了,人总算是走了。”
韩念念还是听出了韩桂娟话里的失落,跟她们这群打酱油的不同,韩桂娟到底是亲闺女,老娘再不好,走了之后,做子女到底还是难过。
韩念念跟着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下葬好。”
她话音刚落,陈玲呀了一声,“坏菜!大勇的鞋我还没拿给他带上!”
韩念念疑惑道,“什么鞋?”
“娘,你咋没跟姐说一声呐,至少让她给姐夫准备双新鞋,下葬之后姑爷的鞋一概不能穿回,得脱了跟棺材一块埋了!”
韩念念哭笑不得,还有这习俗?
韩桂娟直拍脑门,“这两天这么乱,还真忘了这茬事儿!”
娘们几个正说着话,下葬的人陆续回了,韩家门口烧了个火盆子,但凡下葬回来的小伙儿,都得绕房走一圈,跨过火盆子,再吃一块自家拿红薯熬的糖块,驱了邪才能进门。
人都回的差不多了,还未瞧见方知行回,韩念念耐不住去路上看,离得大老远就瞧见方知行和姚大勇两个,光着脚丫子,裤腿跟插秧似的卷得高一截低一截,头两天又稀稀拉拉雨水不断,这么走回来,脚丫子小腿上满是泥巴。
韩念念还从未见过这么狼狈的方知行,胡子拉碴,头发被吹得乱糟糟,上衣下摆也从裤子里垂了下来,再配上插秧的裤腿造型,韩念念没觉得好笑,只觉心里泛暖,跑过去接他回来,跟他一起绕房屋走一圈,跨火盆,又捏一块糖给他吃。
垂脑袋认错,“方书记,怎么办,我没给你带新鞋...”
方知行递给她一个“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眼神,“多大点事,傻媳妇儿,我光着脚一样能走回去。”
韩家围坐不少年轻小伙儿和婆娘,可没少打趣挤兑方知行,方知行也不以为意,光着脚也自带了穿鞋的气势,讲话做事仍旧大方,碰上长辈过来寒暄,礼貌给人散烟。
韩桂娟管她嫂子要双鞋,“先找双鞋给小行这孩子穿上,哪能让他总光脚。”
韩大娘笑,“家里哪还有鞋,自己家穿都不够了,哪还能找给别人穿...再说给人家穿破的,人家城里来的也看不上啊!”
韩桂娟那叫一个气,差点没跟韩大娘吵起来。啥叫没鞋,窗户洞上晒的不是鞋啊!
韩念念忙拉住韩桂娟,“算了姑,她给了我也不稀罕,我哥回去拿他鞋了,一会儿就能拎过来。”
陈卫东骑车回了趟家,车把手上挂了一双井口鞋,“大兄弟,咱两脚差不多大,你先穿我的吧,不嫌弃破就成。”
鞋子有些年头了,脚趾头那里补丁摞补丁。
能有得穿就不错了,哪还会再嫌弃,脚上有个遮挡,下午回城里,一路自行车蹬得飞快,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家,狼狈的样子把方婆婆吓了一跳。
“咋了,小行这是跟人干仗了?”
韩念念忙安抚,笑着把情况说了下,听罢,方婆婆听得止不住乐呵,“也怪我,年纪大忘性大,早该提醒你们备齐全东西。”
说话间,赶紧抽开铁皮炉风门烧热水,眼见就立夏了,冲个澡也不冷。
“这两天估计没少遭罪,赶紧洗个澡,回屋睡觉。”
方婆婆很自觉的出去串门子,由着两小年轻在家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