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忆看着诸葛遁迹,怔怔无言。齐国公主有了宋国国君的孩子?若是齐国旧人听说,定要将她绑在玉都城门焚烧示众。她怎能忘记灭国之恨,怀上宋人的孩子?更何况还不是普通的宋人,而是下令血洗玉都的宋武王之子——宋国新君?如此一来,齐国王室的最后一缕血脉竟被宋人玷污,而齐国王室的后人将流淌着宋人的血液。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她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
她平静地确认道“我怀孕了?”
诸葛遁迹也试图平静地回答“是,齐国公主,你怀上了宋王的孩子。”
萧忆浅叹了口气。宁国殿上初见刘瑛,不过数月之前,他高高在上却儒雅平和。桃花溪畔,她为他留下,因他命不久矣,因她为他的温柔所动。如今一切成劫,犯下的错,只有以死相抵。齐国王室的血脉就算不能延续也不能被玷污。
萧忆说“诸葛,多谢你前来救我,多谢你这些年的不忘之恩。你是卫国的太子,我祝你有朝一日能复兴卫国,光宗耀祖,倘若不能如愿,至少也为卫国留有一丝血脉。而我,已经不配做齐国的公主。”她夺过诸葛遁迹手中的小玉剑,决绝地刺向自己的喉咙。
诸葛遁迹一把将那玉剑打落。“萧忆,不可轻生。”
萧忆说“只有我死,死在这白玉宫中,才能堵住悠悠众口,才能对得起齐国的百年基业。”
诸葛遁迹轻抚着萧忆苍白的脸,柔声说“跟我回楚国。你腹中的孩子,虽是宋人,也是齐人,而且是齐国王室唯一的血脉,你忍心将他杀死吗?齐国灭国时,你没有见过尸骨横街的惨象吗?我见过血流成河的卫国,见过那些惨不忍睹的生离死别,那时候我就立志不能轻生,只有见过如山的尸骨,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如果你死了,齐国王室后继无人,那才是真正对不起齐国的百年基业。比如我,在楚国隐姓埋名、苟且偷生,但我保住了卫国王室的一丝血脉。你要活着,你的孩子,也要活着。”
萧忆含泪道“我不知道该如何谢你。”
诸葛遁迹起身道“不必谢我。我十三岁便与你有婚约,就算不做你的夫君,这么多年未再相见,我也早就把你当成了亲人,像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好像只要完成与你的婚约,我便又可以做回卫国太子。十二年来,我游历列国,自知卫国不可复,但寻找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像是为了完成故去的父母之命,或是为了完成齐卫两国的媒妁之言。去年在繁京找到你,你已不是我记忆中的十岁女娃娃,而是翩翩起舞宛若仙人的陈国第一舞姬。情怯之下,我伪装成沉迷于写歌谱曲的纨绔公子来接近你、了解你,也自以为是地认为就算没有那一纸婚约,你也会被我的才华所吸引。我以为我能带你去楚国,但你却向李忱请去宋国刺杀宋王。你敢去做我不敢做的事,我不愿阻拦,更何况这又是你十年来的心愿,我又怎忍心阻止?但现在我后悔了。这一次,我该阻止你。宋国不是宋王一个人的,你就算杀了他,太后乔氏也能扶持他的子侄,一切还需从长计议。更何况,你怀了他的孩子,你不会真的忍心杀他。而我虽可以替你下手,但我不觉得杀了他能对齐卫如今的情况有任何好处。与其冒险困在这白玉宫中,还将楚国九公主陷入两难,不如尽快离开。十四岁那年,父王对我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活着,才有希望。”
重回白玉宫时,萧忆扮成陈国舞姬,经过重重检查才得以进入宁国殿。没想到,离开白玉宫竟出乎意料的简单。她说看到摘星台旁的宫墙年久失修也少有人把守,于是诸葛遁迹和萧忆装扮成林美人的奴婢,在林珑的护送下趁着夜色翻出宫墙。宫墙外接应他们的是楚国诸葛府的护卫,一行人悄悄离开宋国玉都,滴水不漏。她记得,摘星台比宫墙还要高。在离开白玉宫的马车里,她掀开帘子,回首向那因她一句话便被刘瑛改了名字的摘星台。她记得,摘星台上,他曾明眸璀璨,她曾为他失神。
萧忆怀孕后偶有身体不适,一行人并不能快马兼程地赶往楚地,只得在宋地走走停停,迂回前进,掩人耳目。萧忆知道诸葛遁迹便是卫国太子姜稷,但她仍叫他诸葛,只因陈国相识的诸葛遁迹,是个好像什么都不牵挂不在意的翩翩贵公子,她与他,也只是琴乐之交,双方都是从容简单的。她不禁也怀念起在陈国的最后一段日子。那个时候,有三个姐妹相伴,又有李忱和苏姑姑照应,诸葛的到来更为她的生活添加了一抹愉悦。如今,三个姐妹不知被刘瑛送去了哪里,李忱和丞相府应该都陷入了因送她入宋刺杀宋王而引起的危机,苏姑姑和整个舞馆大概都被陈国查封,而那个才华横溢的翩翩公子诸葛遁迹也变成了身负血海深仇的卫国太子。
一路行来,诸葛遁迹并未再和她提起齐卫两国的事情,只是像个闲散公子一样跟她讲她未听过的楚国的风土人情。慢悠悠走了半月有余,终于到了宋楚两国的交界处——楚水。
深秋寒气袭人,对岸的楚境红叶簌簌飘落,犹如晚霞烧尽的星火,宋境一岸却是枯叶萧索。一叶小船正在岸边等着他们。楚水并不湍急,也并不宽阔。宋楚从未打过仗,百年来,楚水只是安静祥和地流淌,只需一叶扁舟便可平安渡河。
秋风骤起,吹乱了萧忆的长发,也吹乱了远处急奔而来的马蹄声。萧忆警觉地回头望去,只见一匹雪白大马上坐着一个白衣飞扬的男人。他,明眸璀璨。
萧忆愣在原地,刘瑛已经在她面前勒住了马。他跳下马,抓住萧忆的手说“忆儿,不要去楚国,跟我回家。等我一年,一年之后,我不再是宋王,我们一起游历这九州列国、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