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弟身上孙策是寄予厚望的,常言:古人云三十而立,如今吾第仲谋十五而立,稍加历练便可为吾之左膀右臂!与地方之上孙权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到了军中亦是一展所长,不光各种实务学习进境神速与一干将领也是相处和睦,并没有任何主公之弟的架子,待人和善有礼敬重有加,很快便赢得了几乎所有军中战将的一致称赞,诸葛瑾、鲁肃等一干文臣对其更是看重,论及声望怕仅在乃兄与周郎之下。
“大哥,弟与军中操练之时忽闻士卒来报言及扬州有使者前来,来人自称扬州刺史刘玄德帐下治中诸葛孔明!弟在兄长与公瑾兄长口中曾多次闻听此人之名,称为当世俊才,往之一观其人风采果然非凡,亮言他此来要求见兄长商议军机大事,弟不敢怠慢故特来通传。”孙权闻言答道,听其出言语音清越,沉浑有力,更有从容不迫之感。
“诸葛亮?如今刘毅兵出徐南,并斥责刘备私迁徐州民众之举,似有对其兴兵问罪之意,此人乃刘玄德之股肱之臣,不在庐江为其主出谋划策却来长沙有何用意?”孙策闻言面上稍有讶色,之后出言却是在对周瑜发问了,对于自己的这个义弟他的看重不在亲弟之下。
“兄长,当今天下舍刘毅之外便是兄长与曹操刘备二人并存,三者之中唯刘玄德与刘郎生皆为大汉宗亲,是以直至今日燕地与扬州亦从未破脸,刘备得江东之地后便兴建烽火台,又有迁徐南之民往之之举,皆不无对刘毅的试探之意,盖因其当前大敌乃是曹操,还不至立时与他敌对!燕军攻击青州,继而再至兖州,刘备兵屯庐江之意你我皆知,当时刘毅亦未为之所动,此番之举当是他麾下智谋之士所言。以我所料,对燕军之举扬州应对必是极为吃力,那诸葛孔明来此想必定是向兄长求援而来,单靠徐晃的龙骧军再加麴义之烈火军当不会让刘玄德倍感威胁,唯一能令他如此的便是……”言及刘备与扬州孙策周瑜面上皆稍有不虞之色,毕竟他们在此战之中败在了对方手下,可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觉其实在方才孙权进门之时公瑾面上的神色就已经有所变化,对义兄的这个二弟,不知为何周瑜心中总有警惕。
和孙策及鲁肃诸葛瑾等人一般,周瑜对孙权的才华也很是欣赏,虽然没有乃兄的勇武绝伦,可其人在待人接物之上的应对比之孙策却犹有过之,本来此处也并不是什么不足之处。但周瑜总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觉,在孙权和善待人的面貌之下却隐藏着极为深沉的心机,孙策待弟一片至诚,但孙仲谋却未必如此!不过这只是公瑾心中所想却没有任何的实际证据,所谓疏不间亲,他亦不能在兄长面前吐露。
当然眼下战局为重,周瑜不会将自己的心思放在这些事情之上,闻听诸葛亮前来他与孙策一般也有着意外之心,但随即就开始分析此人来长沙的目的何在,虽然之前三雄之间有过磋商,交州双方也保持了一定的默契可毕竟当年他们可是刀兵相见多次的,扬州之战更是心中之痛!倘若不是燕地给三雄的压力太过巨大,孙策无论如何也是不会与刘备进行合作的,倒是对于刘毅的出兵他并无太多的怨恨。
回到长沙之后周瑜平时思索最多的便是眼下的战局,曹军在中原之处无法与燕军抗衡兖州之失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这已是众人的共识,倘若战局如此发展对南方三雄皆无好处!可刘玄德之扬州比之孙策的荆南之地更要首当其冲,兵屯庐江的他都还在观察周瑜就更要与之比比耐性了,就算是唇亡齿寒也有个先后之别,三方虽是合作以抗燕军但还是各自为战绝非铁板一块,于此中更要沉得住气。
本来依照周瑜所想刘备就算要渡江出击怕也不会短期为之,可徐晃兵出徐南却使得形势发生了变化,刘毅的态度似乎忽然就变得极为强硬起来,龙骧军的举动当可视作他对刘备兵屯庐江的直接回应!当然此举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刘毅心中已然别有良谋还要留待事实验证!但此时诸葛亮的前来却可以证明燕军的行动定是有所准备,刘郎生根本就不惧同时面对曹刘两家,强大的实力与在中原之处的优势兵力固然是他的依仗,但能令刘备如此忌惮的却唯有一种可能。
“公瑾是说,甘宁的飞虎军又前来大江之上了?”孙策闻言沉吟起来,他对刘备的不喜还要在周瑜之上,与之合作不过是为形势所迫,闻听刘毅对徐南用兵之时他还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心思,可无论如何大局还是眼前最重,诸葛亮乃是刘玄德心腹之臣,在此时燕军压境之时却派遣此人前来与自己相见,扬州所受的威胁便可想而知!刘备当不会不知自己对他的态度。照理说龙骧军虽是燕军王牌,烈火军战力亦极为强悍,可有大江为凭还不应如此,那么就只有甘宁飞虎军了。
孙策的话只说了一半,他相信以自己与周瑜之间的默契公瑾定会猜到他的想法,倘若说徐公明率领龙骧军兵发徐南还只是敲山震虎的话,甘宁飞虎军的到来便已经将刘毅的决心表露无遗,不管刘玄德有没有相助曹操之心,他已然不耐久候了,干脆主动出击看你刘备究竟有何动作,而飞虎军的战力孙策周瑜皆心知肚明,扬州水军多半不是对手,长江水道的控制权亦会落在燕军手中,到时攻击兖州便全无顾虑,由此亦可见方才吕蒙的一番分析可谓如实!